稻后豆栽培技术

时间:2022-12-20 15:09:30 来源:网络 浏览:116次
    稻后豆栽培是在秋季水稻收获后,不犁耙田,只理沟、分厢、排水,然后把大豆撒播或点播在厢面,再用稻草覆盖的栽培方法。它具有种植简便,省工、省时,投入少,效果好的优点,是提高复种,增粮、增饲、增收的短、平、快项目。 一、选择优良品种 大豆地方品种较多,在经过群众提纯复壮,生态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表现较好,且生育期适中的品种都可以选种;对于农业科研单位选育出来的大豆品种,推广面积大,产量、经济效益好的,也可以选种。如景东目前选育并推广的景选一号、滇沧二号、本地绿皮豆、中黄脐豆、细黄脐豆、细黑脐豆等全生育期80~100天,大粒黄脐豆全生育期70天。这些品种每公顷产量1200~2250千克,最高可达3000千克,很适宜我省南方海拔700~1350米地区作稻后豆种植。但还有很多大豆品种不适宜作稻后豆种植,如巨丰和北丰系列的品种作稻后豆种植表现植株矮小,生育期缩短,结荚少或不结荚,产量低。 二、播前准备 ①播前进行晒种1~2天,但要避免中午烈日暴晒,造成种皮破裂,影响发芽;②播种时每公顷种子用56%钼酸铵(热水溶解冷却后)75~150克拌种或用75千克生物钾拌种;③做好开沟分厢排水工作,开沟、分厢、排水是稻后豆栽培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对地下水位高、排水困难的胶泥田,应在水稻收获前10~15天就排水控田,水稻收后按2~3米宽及时分厢,开沟排水。边沟、中沟深24厘米、厢沟深12厘米。面积大的田块,在开好“三沟”的基础上,沿厢隔7~10米再开一条横沟,把田块分成许多小厢,利于排干田水和均匀播种,减少因田水造成大豆萌芽期缺氧或高温煮芽引起幼芽死亡,保证苗齐苗壮。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重视施肥 稻后豆的播种时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过早过迟对大豆生长都会造成影响。具体要求在水稻收后一周内抓紧时间播种。播种量根据品种籽粒大小、植株高矮、分枝多少、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而定。细粒种每公顷播60~67.5千克,中粒种75~90千克,大粒种90~105千克;播种方法有小墒匀播和点播两种,点播行距30~36厘米,塘距6~8厘米,每塘播3~4粒,保证每公顷有67.5~82.5万株苗。播种之后,用割来的稻桩作覆盖物,盖不严处再加一些稻草覆盖,使种子不外露,起到芽期遮阴和保持土壤温度的作用,以利种子发芽出苗。但覆盖不能太厚,以免造成出苗不齐或长成高脚苗而影响产量。另外,增施肥料,对大豆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出苗后立即每公顷施用尿素45~75千克(3~6千克/亩)加氯化钾70千克(4~5千克/亩)做苗肥,分枝期再追施一次氮、钾肥,始花期追肥,一般用30~45千克(2~3干克/亩)复合肥作花肥,结荚期根外喷肥,春大豆秋种应在“重视基肥,早施苗肥,巧施花肥,酌情施鼓粒肥”原则下,具体掌握每公顷施用纯氮99.5千克,折尿素216千克(纯氮每亩6.6千克,折尿素每亩14.3千克),P2O5157.5千克,折过磷酸钙1125千克(P2O5每亩10.5千克,折过磷酸钙每亩75千克),K2O9.75千克,折氯化钾243.75千克,(K2O每亩9.75千克,折氮化钾每亩12.25千克)时能获高额产量。 四、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 大豆喜湿怕旱不耐涝,播种后遇连晴高温天气,应早、晚浇水淋窝保湿;遇连阴雨天气,应排水防渍。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坚持间密留稀,间除弱苗、黄苗,留壮苗,使全田有均匀合理的群体,掌握每公顷留苗52.5~67.5万株。间苗时结合拔除杂草和割除水稻再生苗,使豆苗通风透光良好、生长均匀一致,为高产打下基础。 播种后5~7天每公顷用氧化乐果1500毫升兑水900千克(亩用氧化乐果100毫升兑水60千克)喷雾防治豆杆潜蝇,隔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次。现蕾、开花期各用代森锌喷雾防治一次根腐病,对其中的锈病用20%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结荚、鼓粒期用敌鼠纳盐拌毒饵防治鼠害。 五、适时收获、确保增收 当全田豆荚三分之一退绿呈黄褐色时即可收获挂晾,防止阴雨霉烂。      
评论
评论
发 布

《稻后豆栽培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