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立枯病防治技术

时间:2022-12-20 15:09:48 来源:网络 浏览:117次
    旱育秧是水稻生产普遍采用的育秧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立枯病发生危害是粮农最烦恼的事。因为立枯病是旱育秧生产中发生最多、最容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一种病害。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发生这种病害最终使粮农造成秧苗数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全部枯死,影响稻谷生产。 一、立枯病的发生原因    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与症状。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种子带菌或秧床带菌,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导致了立枯病的发生;二是气温低,播种早,秧苗长势较弱,容易感染立枯病;三是土壤碱性大,pH值大于6.5,又没有进行调酸或者是调酸不宜,最容易引起腐霉菌的繁殖,从而使幼苗感染,发生立枯病。立枯病的主要症状是: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成片死亡,病株基部多数长有赤色霉状物。 二、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用46%恶敌30克对水15千克,搅匀后浸12千克稻种,在室温下浸种5天,每天搅动1次;用10%浸种灵5毫升或35%恶苗灵100毫升对水25千克,浸种5-7天,每天搅动1次;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克,拌10千克稻种,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2、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旱育秧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在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播种前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2.5克稻,对成600倍液喷雾消毒。在秧床上,播种盖细土后,每平方米再用70%敌克松1克,对成600倍液喷雾消毒,每次喷雾后都浇1次清水,使药液能充分与土壤融合,以达到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此外,还可用70%敌克松每平方米2.5克,掺细土7.5千克均匀混合后与农家肥一起施在苗床上,然后与床表10厘米厚的土层多次搅拌,充分拌匀,浇透清水后播种。 3、土壤调酸。旱育秧最适宜的土壤pH值是4.5-5.5,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如果秧床土壤pH值大于6.5时,应把它调酸,调酸的方法一般是在播种前2天喷施酸腌菜水来进行调酸;还可以每平方米用50克工业硫酸倒入200倍清水中混匀后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如果pH值过高还应加大稀硫酸溶液的用量。然后通过翻梨与表土混匀,最终使土壤pH值达到所需要的范围。为了避免或减少调酸过程,选地时就应选择适宜的土壤,若条件不能完全具备,只要土壤pH值在4.0-6.5之间都可以正常育秧,试验中土壤pH值在这一范围内所育的秧苗长势差异都不明显。 4、药剂防治。立枯病仍然要用药剂防治,防治时间是在播种后第12-15天。这一防治时段不能提前或推后,这一时期施药对防治立枯病非常重要。施药方法是:每平方米秧床用1克70%敌克松加5千克土或细沙,混合均匀后撒在秧床上,浇1次清水即可。在小秧管理中,若还发现立枯病,每平方米就用1.5克70%敌克松对成600倍液喷雾,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在80平方米的秧床上。 
评论
评论
发 布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防治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