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改旱大豆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2-12-20 15:10:22
来源:网络
浏览:147次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紧缺及春旱频发,造成一些水田由于缺水而影响水稻正常插秧与中后期生长发育,导致水稻产量低下与稻米质量低劣,严重缺水地块进行水改旱势在必行。由于大豆历来是开垦荒地的先锋作物,种植大豆成为一些水改旱地块的必然选择。 1 水改旱种植大豆的不利因素分析 在农事活动中历来就有“水改旱扔一半”之说,水改旱土壤较普通旱田板结、通透性差、温度低、缺乏旱田作物的有利微生物,不利于大豆生长。 1.1 土壤板结,通透性差 水田改旱田的土壤干后易板结、形成硬块坷垃,对大豆幼苗生产影响很大。同时,由于长期处于湿润状态,水改旱土壤遇潮后易沾附农机具,宜耕作期较短。 1.2 地温较低,回升慢 水稻田土壤多呈微酸性,加之多年的水淹,含水量大,土壤冷凉,地温回升慢,一般情况下到7月中旬“伏雨”季节才能恢复到正常地温状态。 1.3 幼苗生长缓慢,保苗困难 由于水改旱地块土壤升温慢,影响种子发芽和正常出苗,播种到出苗需要的时间较长,易造成大面积缺苗断条和三类苗;出苗后,土壤冷凉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繁殖较慢,影响营养物质转化,幼苗生长发育缓慢,导致苗期长势弱,生长不均,遇春天低温天气尤为严重。 2 水改旱种植大豆栽培技术措施 针对水改旱的限制因子,水改早种植大豆需要统畴协调种、热、水、肥等因子,选择适宜品种并针对性地完善关键栽培技术,才能趋利避害,获得较好收成。 2.1 选择适宜品种 根据水改旱地块的特点,选择大豆品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改旱种植大豆应选择拱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快、根系发达的品种;二是应选择成熟度好、发芽率高、芽势强的种子,为苗齐、苗全、苗壮打下基础;三是要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由于水改早地块土壤温度低、升温慢、土壤板结不利于大豆前期发育,生育期延长,不要选择生育期过长的品种;四是选择抗倒性好的品种,水改旱土壤含水量大,不易蹲苗,往往造成植株偏高,易出现倒伏现象。 2.2 采取适宜的栽培措施 2.2.1 精细整地 对水改早的地块,要在水稻收割后即进行秋翻地,使耕翻的土壤经过冬春冻融交替,使表土疏松,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利于春天适时耙压和作垄保墒,并且能使土壤中的坷垃变细变小。秋季没有耕翻的地块,春天要经常观察田间墒情,当田间表层土壤发干、微微出现细小裂缝,耕层15~20cm土壤变得疏松、散落时,要抢墒耕、翻、耙、压,及时起垄镇压保墒,以待适时播种。 2.2.2 适时铲膛,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通过采取早耕作,增加铲膛次数等措施,尽量减轻不利因素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采取苗前铲萌生土,使原来的松散漏风、不保温、蒸发量大的耕层土壤,变成较紧密而疏松、通透性强、保温性能好的土壤结构,提高地温,促进种子早萌发、早出土,减少种子在土壤中滞留时间与能量消耗,为苗全、苗齐、苗壮创造条件;幼苗出土后即进、行第一遍铲膛,加速地温回升,增强土壤通透性状,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在6月下旬前完成四铲三膛。通过以上作业,可使土层疏松,提高地温,增多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能力,提高幼苗根系对矿物质元素吸收,及早形成壮苗。 2.2.3 及早间苗,促进个体生长 当两片对生真叶展开至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前,按要求的株行距及早间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一次定苗,促进个体生长发育,为增花促荚奠定基础。 2.2.4 科学施肥,为丰产构筑基础 水田长期施用化肥,氮素过剩,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内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为了保证土壤在苗期有充足的营养元素供给,要增施农家肥,配合施用磷、钾肥,满足苗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种子萌发与出苗速度。每公顷基施磷酸二铵150~225kg,硫酸钾150~225kg,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在大豆分枝前每公顷追施尿素75kg,花期追施尿素75kg,满足大豆全程生长发育需要。 2.2.5 人工与化学除草相结合 水田改旱田后,杂草危害严重,要人工锄草与化学药剂除草相结合防治杂草危害;大豆出苗后及时进行铲趟,全生育期做到四铲三趟,将大量的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在6月末至7月上旬,田间杂草生长较快,可在2~3叶期进行化学除草。为扩大杀草谱,需要禾本科杂草除草剂与阔叶杂草除草剂混用。在8月下旬要进行人工拔除大草,以免草苗齐长,杂草与大豆争光、水、肥,确保水改旱大豆正常生长发育。 2.2.6 配套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水改旱种植大豆的田块,在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基础上,还要综合应用普通旱田大豆栽培技术,促进大豆丰产丰收。第一是应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第二是要精选种子,提高播种质量,争取一次播种保全苗;第三是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第四要做好蚜虫与大豆食心虫防治,确保大豆产量高、品质好。从而,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综合配套、环环相扣,促进水改旱大豆稳产、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