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花646(花生)

时间:2022-12-20 15:10:32 来源:网络 浏览:143次
    泉花646是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用泉花114-8为母本,粤油92为父本杂产选育而成。1994--199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新品种区试,1998--1999年分别进行多点试种示范和省级生产示范,200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泉花646属珍珠豆型,春植全生育期115--125天,秋植110天左右,该品种株型直立紧凑,长势较强,植株较高。主茎高50cm左右,侧枝长50--55cm,单株分枝数5--6条,叶片长椭圆形,叶较大,叶色浓绿,单株结荚10--12个,饱满率80%左右,果饱壳薄,百果重170--180g,百仁重65--70g,出仁率70%--72%。高抗青枯病、中抗黄曲霉。据福建省粮油中心检验室测定,泉花646蛋白质含量33.0%,含油量48.9%,两者总和均高于同时测定的泉花10号和粤油551--116。荚果大小整齐,壳薄饱满,出仁率高,网纹较细且清晰,双仁果率高,商品性好,荚果适于食用加工。    产量表现:1991年本所抗青枯病品比试验,亩产荚果167.5kg,比抗病对照种粤油92增产8.1%,比感病对照种粤油551--116增产20.7%,增产极显著。1992--1993年参加本所高产组品比,平均亩产荚果220.6kg,比对照种粤油169增产11.53%。1994--1995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试,平均亩产荚果207.8kg,居第二位,比第一对照种粤油551--116增产7.81%,增产极显著;比高产对照种(第二对照种)粤油169增产0.1%,产量相当,平均亩产籽仁145.9kg,比粤油551--116增产8.80%,增产极显著,比粤油169增产3.40%。1998年在青枯病区进行多点试种示范,平均亩产荚果221.3kg,比当地对照种增产19.5%--157.3%。1999年省级生产示范鉴定,经现场验收,亩产鲜果分别为395.2kg和424.2kg,比对照种分别增产41.89%和33.33%。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应性较广,适于福建各花生区种植,尤其适于花生青枯病区的旱地和水旱轮作地,我国南方花生区亦可引进试验试种。    1.适时早播:在福建省春植适播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南早北迟;采用秋繁种子和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适当提早播种,延长营养生长期,有利于提高产量;秋植适播期在大暑至立秋,北早南迟,适期内早播有利高产。    2.合理密植:泉花646植株较高,枝条细嫩,应注意合理密植。春植每亩1.0万--1.1万穴,双粒穴播;秋植生育期短,植株生长量减少,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每亩1.2万穴左右,双粒穴播。土壤肥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田块,可适当减少密度,反之可增加密度。    3.平衡施肥:泉花646生长势较强,施肥上应掌握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早追肥,生育中后期视苗情叶面施肥。肥力较高的地块或水分充足的年份,应注意控制水肥供应,以防徒长致减产。在中等肥力土壤,亩施用土杂肥1500--2000kg、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kg作基肥。苗期(主茎4--5叶)追施人粪尿1000kg加尿素3kg或亩追施尿素5--7.5kg,以补充氮素,促根瘤形成和分枝生长。生育中后期用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其他种类的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10天,共喷2--3次,促根保叶,提高产量。    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水管上要做到“蹲苗、晒花、湿针、润果”,春植播种后应注意低温阴雨造成烂种缺苗,生育后期尤其要注意灌水防旱。播种后出苗期亩用60%丁草胺150ml对水60kg喷施防治杂草;4--5叶期中耕松土,并结合施用苗肥。始花前进行第二次中耕,开花下针期及时进行培土以利果针入土。春植播种前可撒施呋喃丹或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春秋植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及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对口农药进行防治,春植重点抓好小绿叶蝉、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防治。秋植应注意抓好锈病、小绿叶蝉、夜蛾类等病虫的防治。开花下针期后应防治鼠害。 
评论
评论
发 布

《泉花646(花生)》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