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甘蔗生产技术规范
时间:2022-12-20 15:11:24
来源:网络
浏览:201次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大甘蔗优势产业带。 (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栽培条件 2.1 产量结构 目标产量:亩产原料蔗6吨以上; 亩有效茎:中大茎品种4500~5000条,中茎品种5000-6500条; 平均单茎重:中大茎品种1.33kg以上,中茎品种1.2 kg以上; 甘蔗蔗糖分:成熟期平均蔗糖分14.5%以上。 2.2 土壤条件 耕作层厚度在25cm以上,壤土或轻粘土,PH5.5~6.8,有机质1~2%,速效磷含量大于10mg/kg,代换性钾含量大于80mg/kg的蔗区使用。 2.3 气候条件 要求全年大于10°C的活动积温6000°C以上,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海拔1000米以下。 (3)主要栽培措施 3.1 新植蔗栽培 3.1.1 选用良种 粤西、桂中南和海拔800米以下的滇西南优势产业带应侧重选择抗旱性强、宿根性好、抗倒性强的品种,同一原料蔗区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的比例为3:7,适合粤西优势产业带推广的早熟品种主要有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福农95-1702和粤糖89-113,中晚熟品种主要有福农94-0403、福农91-4621和桂糖17号;适合桂中南和海拔800米以下的滇西南优势产业带推广的早熟品种主要有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和桂糖19号,中晚熟品种主要有福农94-0403、桂糖18号、云蔗89-7和桂糖17号。海拔800~1000米的滇西南优势产业带应侧重选择抗旱性强、抗寒性好、宿根性强的早熟和中熟品种,同一原料蔗区早熟和中熟品种的比例为5:5,适合这一区域推广的早熟品种主要有新台糖16号、粤糖93-159和福农95-1702,中晚熟品种主要有云蔗89-7和云蔗89-151。 3.1.2 精选种苗 提倡选用脱毒健康种苗,建立并推广三级苗圃统一供种。在脱毒健康种苗尚未完全推广应用情况下,可从大田生产中选择茎径大小均匀、节间较长、未受绵蚜虫和粉蚧壳虫为害、不倒伏、没有混杂的新植甘蔗稍部3―4段双芽苗作种,下种时剔除死芽、坏芽和虫蛀芽。 3.1.3 种苗预措 将种苗上的叶鞘剥去,幼嫩部分则可保留叶鞘,砍种时芽向两侧平放,砍种用刀要锋利,达到一刀即断,切忌砍裂蔗种,引发伤口感染发病,生产上一般砍成双芽段种苗。下种前可用52℃热水浸种30分钟或用浓度为0.1%的多菌灵(或苯来特)水溶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 3.1.4 播种 3.1.4.1 整地 粤西和桂中南优势产业带推广深松浅播栽培技术。机械深耕(深松),耕深为40~45cm,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旱地要求植沟深约20~25cm,沟底蔗床平整,宽25cm。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植沟稍浅(水田蔗区由于土层浅薄、地下水位较高,要求起畦种植)。桂中南优势产业带下种时应特别注意土壤湿度(用手抓成团,土壤相对湿度为70%),以保证齐苗;采用地膜覆盖的优势产区应先灌溉,待水滤干后土壤相对湿度达到70%左右时下种。滇西南蔗区可采用深沟板植栽培技术,一般开植沟深30cm左右,沟底宽25~30cm直至板土,铲平不松土,一次成型。 3.1.4.2 播期 以土表10cm内,土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为下种临界温度下限,可通过覆盖地膜提早播种。冬植蔗宜于11月初至1月下旬、春植蔗于2月初至3月下旬下种。 3.1.4.3 下种 下种时,种茎以“品”字型或铁轨式双行窄幅排放,芽向两侧,两行种茎之间的距离为5~10cm,蔗种要与土壤紧密接触,不架空,下种后随即用碎、湿土覆盖种苗。 3.1.4.4 合理密植 旱坡地以行距90~100cm、亩下种量3200-3500段双芽苗为宜,亩留苗6500-7500条,亩有效茎数控制在5000-6500条。水肥条件较好的水浇旱地、水田蔗区,行距可放宽至110cm,亩下种量为2500~3000段双芽苗,留苗6000多条,亩有效茎数4500~5000条。 3.1.4.5 施足基肥 施肥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原则。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30~40%左右,基肥要求亩施尿素10~15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40~50Kg、氯化钾20~25Kg,提倡使用农家肥(或土杂肥)1000~2000 Kg,使用农家肥时化肥用量酌减,有机肥应与磷肥混合堆沤后施用。基肥应施于植蔗沟底,并与土壤充分拌匀,腐熟有机肥用于盖种。 3.l.4.6 防虫 下种后,每亩用3~4Kg5%的特丁磷颗粒剂、10%的益舒宝颗粒剂或5Kg 3%呋甲合剂撒施植蔗沟防治地下害虫。 3.1.4.7 覆土 一般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蔗区盖土7~8cm,其中广东湛江旱坡地的一些轻沙质蔗区,覆土后还要垛土踏实,以破坏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灌溉蔗区,覆土可薄,一般5~6 cm。 3.1.4.8 防草 未使用除草地膜的蔗区盖土后应喷施除草剂,如50%的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50~200克,兑水50Kg;或喷施80%的阿灭净可湿性粉剂,每亩130~150g,加水50Kg,也可以使用其它蔗田专用除草剂。 3.1.4.9 覆盖地膜 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冬植蔗和早春植蔗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保证全苗壮苗。选用无色透明,厚度为0.008mm,宽度为35~40cm的地膜,在下种、盖土、喷施除草剂后,用地膜覆盖植蔗沟,边缘用细土压紧,地膜露出透光部分不少于20cm。 3.1.5 田间管理 3.1.5.1 揭膜中耕培土施肥 在大部分蔗苗已经穿出膜外,气温稳定超过20℃时,即可揭膜,水田可在揭膜后立即进行中耕除草,无盖膜的在蔗苗3-4片真叶时中耕除草,蔗苗6-7片真叶时结合小培土进行中耕除草,用行间细土向蔗苗基部培高3-4cm。旱(坡)地在草害有效控制情况下一般只需一次大培土,在苗高约一米时,用手工或培土机械进行培土封垄,结合大培土,深施重施追肥,施肥量占全部施肥量的60-70%,粤西蔗区亩施尿素25~30kg+甘蔗专用复合肥15~20 kg;桂中南蔗区和滇西南蔗区每亩追施尿素35~40kg+氯化钾10 kg(基肥已将钾肥一次性施用的蔗区可不施钾肥)。 3.1.5.2 水分管理 对于桂中南和粤西蔗区,旱地蔗田要防旱保水。水田蔗开沟排水,特别防止早期田间积水。甘蔗大生长期需水量大,田间要注意保水防旱,在有条件的蔗区可采取沟灌或喷灌措施,没有灌溉条件的蔗区可采用封畦贮水和用枯蔗叶覆盖蔗畦等方法防旱。 3.1.5.3 虫鼠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螟虫和蓟马,结合小培土亩施3.6%杀虫双或3%呋甲合剂3-4公斤防治螟虫,蓟马在发生初期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7~8月要注意检查蔗地虫害发生情况,发现绵蚜局部危害即进行喷药全面防治。可使用10%的大功臣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20克; 或者用50%的辟蚜雾,亩用量20~30克,兑水30Kg喷洒防治。生长后期使用国家规定的灭鼠农药,配制谷物毒饵投毒灭鼠,在甘蔗生长后期要进行1~2次田间灭鼠。 3.2 宿根蔗栽培 3.2.l 上季蔗砍收质量要求 留宿根的蔗地宜在“立春”后,(2~3月份最适宜)选择晴天砍收,用锋利小锄砍入畦中,土中留桩10cm左右,下锄要快、准,切口要平,以免砍裂蔗头,破坏蔗芽。 3.2.2 宿根蔗管理技术 3.2.2.1 清园 在无霜冻地区,砍收后应尽早清园;有霜冻的地区,待春暖后尽早清园。清园方法一是将蔗叶、残茎清出园;二是将蔗叶、残茎清出蔗园沤肥后再回田。 3.2.2.2 开垄松蔸 在开垄松蔸前,先去除秋冬笋。松蔸深度一般干旱或疏松的蔗田可浅些,粘重、湿度大的土壤则可深些,开垄要紧贴蔗头两边犁翻,深度达蔗头基部(距蔗头着生点以上3cm左右处),并用窄口锄或二齿锄进行株间松土,深层重施催芽肥,施肥量同新植蔗基肥用量,施肥随即薄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一般待地下蔗芽萌发成蘖时埋垄,高度以刚盖过蔗头为宜。 3.2.5.3 查苗补蔸 在蔗蔸未发株之前,若发现有断垄现象,可用同一品种的蔗种补蔸,发株出苗后,若有明显断垄现象时可用并蔸或挖旧补新的办法补植,保证蔗苗齐、匀、壮。 3.2.5.4 施肥灌水 在苗高1m左右时,结合大培土,每亩施尿素35~40Kg+钾肥5~10Kg(开垄松蔸时已将钾肥一次性施用的蔗区可不再施用钾肥)。有灌溉条件的蔗田,可在施肥前灌足水,无灌溉条件的蔗田,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 3.2.5.5 防治病虫草害 在埋蔸和大培土前每亩撒施3.6%杀虫双颗粒剂或 3%呋甲合剂5Kg后,随即埋蔸、培土,并喷施除草剂。此后田间管理参照新植蔗,但管理时间应比新植蔗提早15~30天。 (4)糖料甘蔗收获 合理安排砍收次序,有效提高砍收质量,及时组织运输加工是甘蔗生产最后环节。一般先砍早、中熟品种,后砍晚熟品种;先砍宿根蔗,后砍冬植蔗,最后砍春植蔗,留宿根的蔗地最好1月以后收获。砍收时蔗稍削去生长点以下10cm,蔗茎不带泥、须根和叶鞘及其他夹杂物,枯死蔗茎和1米以下的蔗笋不能作为原料蔗。砍完甘蔗必需及时运输进厂加工,防止蔗糖分转化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