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2-12-20 15:11:54 来源:网络 浏览:117次
    棉花苗期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棉花苗期发生的病害种类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根病和叶病两种类型,根病常导致出苗前的烂子、烂芽和出苗后的根腐与茎基腐是造成棉田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猝倒病等;叶病为害棉苗的子叶、真叶和茎,严重时茎顶端和叶片凋枯脱落,常见的有黑斑病、褐斑病、棉苗疫病、茎枯病等。本片重点概述介绍几种苗期发生普遍而为害严重病害的发病规律,识别诊断及农业、药剂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广大会员棉农在生产实践中视情选择参考与应用。     病害种类与症状立枯病:立枯病又叫烂根病、黑根病,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在黄河流域棉区发生危害严重,棉苗未出土前,常侵染幼根、幼芽,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出土后,在接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呈现出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产生凹陷内缩,最后围绕嫩茎形成蜂腰状凹陷腐烂,严重时可致枯死或萎倒,成株期受害后,叶片上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能发病,多雨年份茎部受害后,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表皮破烂后,露出条条木质纤维,严重时茎折断而死,有时可在茎的发病部位形成瘤状肿起。炭疽病:炭疽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长江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苗期和铃期受害较重,棉苗受害轻的影响生长,严重的成片死苗,棉铃受害引起烂铃。炭疽病菌在棉籽开始萌动时即行侵害,常使棉籽在土中发芽后呈水渍状腐烂,不能出土而死亡,幼苗出土后子叶上病斑呈黄褐色,边缘红褐色,上面有橘红色粘性物质,即病菌分生孢子。幼茎基部发病后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后扩大变褐色,中间略凹陷,病斑上有橘红色粘性物,可使幼苗枯死,真叶被害时,初生小黑色斑点,扩大后变成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呈紫红色,如气候干燥往往开裂,叶片破烂不堪,叶柄和茎杆上也能产生红褐色长条形病斑,略凹陷,病部容易折断,潮湿情况下病斑表面产生红褐色或橘红色粘质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团。铃上病斑初为暗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并凹陷,中部变为灰褐色,上面也有橘红色粘性物质,病铃腐烂可形成僵瓣。红腐病:红腐病也叫烂根病,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苗期红腐病出现率最高,发病率一般在 20% ― 50% ,最高可达 80% 以上。北方棉区苗期发病重,严重时可造成大片死苗,南方棉区铃期发病重。红腐病菌在棉苗出土前即可为害,使没出土的幼芽变成红褐色烂在土中,出土的幼苗根部生病后,根尖及侧根先黄色变褐色腐烂,以后蔓延到全根,还可发展到幼茎地面部分,重病苗枯死,病斑不凹陷,土面以上受害的嫩茎和幼根变粗是红腐病的重要特征,随后病部可变为黑褐色腐烂。红腐病除侵害根茎外,还可侵害子叶、真叶及棉铃,子叶或真叶发病后,多在边缘生有灰红色不规则或近圆形病斑,病斑扩大后常破裂,潮湿时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孢子,棉铃上病斑形状不规则,外有红粉,再后常粘在一起成为粉红色块状物,重病铃不开裂成为僵瓣。猝倒病:猝倒病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特别在潮湿多雨地区发生严重,是一种常见的棉苗根病,常造成棉花小苗成片青枯倒伏死亡,对棉花出苗生长影响很大,猝倒病一般先从幼嫩细根侵染,危害幼苗,也能侵害种子及刚露白的芽造成烂种、烂芽,使种苗出土和发育不良。侵害幼苗时,最初在幼茎基部贴进地面的部分出现水渍症状,严重时呈水肿状,并扩展变黄腐烂,呈水烫状而软化,迅速腐烂倒伏。地下部细根受害则变黄褐色,吸水不良,导致整株幼苗死亡,子叶也随着退色,呈水渍状软化,在高湿情况下,有时病部出现白色絮状物,即病菌的菌丝。猝倒病与立枯病不同的是猝倒病棉苗茎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黑斑病:黑斑病也叫轮纹斑病,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北方棉区重于南方棉区,可危害棉花的根、茎、叶和幼铃,棉苗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死苗,近几年随着我国转基因抗虫病面积的增加,黑斑病逐年加重。 2003~2004 年黑斑病在黄河流域棉区大面积严重发生,发病率高达 100% 。严重地区在 9 月初就棉田全部叶片均被害,全田一片漆黑。黑斑病在苗期子叶或真叶发病时,叶面先产生红绿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展成 10~ 15 毫米 的红褐色病斑,病苗的子叶常粘结在一起,在荚壳损伤处有黑色霉层,受害子叶、真叶初生浅黄色油渍状,背面凹陷的小圆斑点,随着病斑的扩展,边缘呈紫红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无明显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明显的 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子叶叶柄受害时出现黑褐色条斑,常造成子叶脱落,成株期叶片受害时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并具有同心轮纹,这是黑斑病的特征。病斑可干裂破碎,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可达数十个,使病叶枯焦脱落,有时叶柄受害呈黄褐色条斑,严重时常环切叶柄,造成子叶干枯脱落成光秆。叶片和叶柄枯死后,菌丝会蔓延到子叶节,造成茎组织甚至生长点变黑枯死,不死的也生育迟钝,停止生长可达 1 个月之久。褐斑病:褐斑病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以华东地区较为普遍,褐斑病在棉花苗期和后期均可发病,但主要危害棉苗。病害严重时造成棉苗晚发,甚至叶片枯死。褐斑病在棉苗发病初期,子叶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扩大合成不规则形大斑,边缘紫红色,略隆起,中部黄褐色,其上面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容易破碎成穿孔。受害严重时,子叶早落,棉苗枯死。褐斑病病菌不侵害茎部和生长点,病株仍能抽生真叶,真叶被害时,初生紫红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为黄褐色到灰褐色边缘呈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病斑质脆易穿孔,严重时能引起落叶。棉苗疫病:棉苗疫病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由于该病病菌要求高湿的生存环境,故主要在南方棉区发生,个别年份危害严重。棉苗疫病在苗期主要危害子叶和幼嫩真叶,常在降雨时或雨后发病。子叶受害后,先在边缘出现暗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与健康部分差别不大,尔后病斑变成青褐色,其症状以后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病斑刚出现不久,遇天气放晴,日光照射病斑呈黄褐色,严重者形成枯斑,子叶或真叶脱落;另一种是在连续几天阴雨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成青褐色至黑色,有时半个或整个子叶变黑,甚至发展到真叶或幼芽,使之变黑,晴天后,部分或全叶凋萎。茎枯病:茎枯病是一种偶发性真菌病害,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分布。茎枯病一旦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很大损失,棉花从幼苗到结铃各个生育时期都能受害,一般情况下,前期主要危害子叶、真叶、茎和生长点,造成烂种、叶斑、茎枯、断头落叶,以至全株枯死,后期主要危害苞叶和青铃,引起过早落叶和僵瓣棉铃。茎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较嫩的茎秆、苞叶和棉铃也能受害。子叶和真叶发病最初产生黄褐色或褐色小圆点,边缘呈紫红色,扩展后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而具有同心轮纹,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现蕾后棉株发病时,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褐色同心轮纹病斑,中央散生小黑粒点,叶柄和茎秆上病斑呈褐色、梭形,中间凹陷,后期外度纵裂,棉铃受害,呈褐色、半开状,内部纤维外露,易成僵瓣,这是茎枯病的一个主要特征。叶柄受害后,叶片易脱落,受害茎枝容易枯折,故名茎枯病。    发病规律: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及种子质量等密切相关。棉花播种后遇到连续阴雨或寒流低温等逆境气候条件容易发病,多年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土质粘重,播种过早,覆土过厚及种子质量较差,常易引起苗病发生。在条件适宜时,侵害棉花的各种苗病病原菌从棉花有关部位的自然孔口或伤口入侵到体内,经繁殖生长,产生有关毒素,破坏棉花体内细胞组织,当危害达到一定程度,会在棉花外部出现症状,这时再去防治为时已晚。    防治措施:根据棉花苗期病害发病危害先里后外及病害的发生强弱与棉花自身生长好坏有着密切关系之特点,在防治上应采取重防补治的策略,认真从基础做起,努力提高棉田质量,创造有利于棉花健康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菌发生的良好棉田生态环境,才能较好地控制病菌危害,保护棉花减少损失。在防治措施上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农业防治: ①合理轮作。与禾木科作物轮作 3 ― 5 年。棉田经种水稻 2 ― 3 年后再种棉花,苗期防病效果可达到 50% 以上。②采取系列优良栽培措施,创建对棉花生育有利的环境,促使棉苗健壮生长,增强棉苗的抗病力,在棉花播种前,棉田要选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合理施足底肥,有条件施用生化黄腐酸有机复合肥作底肥更好,精细整地,达到能灌水也能排水,灌水造足底墒,及时耙耢保墒,保持土壤疏松,根据天气状况,选用中国农技协棉委会专供会员的“国欣”牌系列成实纯净脱绒包衣高质量棉种适期播种,棉苗出土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使土壤增温透气,以利促进发根壮苗,遇低温多雨时,要及时中耕和围棵松土,破除地面板结,清棵晾根,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机会。③棉花地膜覆盖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既改变了田间小气候条件,也为苗病病菌的活动提供了适宜条件,因而盖膜棉苗期病害的发生也重于露地棉。苗病的发生与死苗和播关系密切,而且死苗出现在棉苗的一片真叶期为最多,故盖膜棉的播种期选择十分重要,要掌握好适宜的播期播种,使棉苗的一叶期避过死苗高峰期,可以显著减少病害。药剂防治。据生产实践经验:①如用商品化脱绒包衣棉种在播种前按每公斤种子用 9.5% 克黄枯棉花专用包衣剂原液 15 毫升直接进行再次手工包衣后再播种,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抑菌、抗病(包括枯、黄萎枯、黄萎病)。抗低温、抗旱、抗重茬及促进种子的萌发、根系发达、棉苗生长茁壮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②棉苗出土后,遇到天气预报有寒流侵袭,气温由 20 ℃ 猛降至 10 ℃ 以下,且有连阴雨 3 天以上时,在寒流来临之前应用 50% 甲基托布津或 50% 多菌灵、或 65% 代森锌、或 70% 百菌清 600 倍液、或苗菌敌、或立枯净 800 ― 1000 倍液、或 25% 甲基砷酸锌 5000 ― 8000 倍液进行喷雾保护,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棉区,可选用 95% 新克黄枯 500 ― 600 倍液或 69% 安克锰锌 800 ― 1000 倍液喷雾,并可与杀虫剂配合病虫兼治,这样用药对防止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有较好效果。如能从棉苗子叶平展期开始至现蕾止,每隔 2 周喷药一次,其防病保苗效果更佳。③对已开始发生病害的棉田,发病初期及时用 9.5% 新克黄枯 300 倍液或 69% 安克猛锌、或苗菌敌、或立枯净 8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5 ― 7 天一次,连喷三次,可有效减轻或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和危害,若用上述药液将喷雾器头中的旋水片取出,对准根茎部喷浇,其效果也很好。遇猝倒病重发时,可用 25% 瑞毒霉 3000 倍液按此法进行喷浇防治,其效果较为理想。
评论
评论
发 布

《棉花苗期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