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有什么不同?

时间:2024-06-25 22:02:42 来源:网络 浏览:1215次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具有防治、铲除的作用,区别在于醚菌酯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之所以有人说醚菌酯这两年效果不太好,是因为醚菌酯开发较早,抗性也较高。吡唑醚菌酯是较新的化合物,抗性较低,活性高。

一、嘧菌酯

嘧菌酯可用于防治多达33种病害。

蔬菜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和叶霉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和蔓枯病;冬瓜霜霉病和炭疽病;丝瓜霜霉病;辣椒炭疽病和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

水果类:葡萄霜霉病、白腐病和黑痘病;柑橘炭疽病和疮痂病;西瓜炭疽病;荔枝霜疫霉病;香蕉叶斑病;芒果炭疽病。

大田类:大豆锈病;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等。

以番茄晚疫病、叶霉病和黄瓜白粉病、黑星病、蔓枯病的防治为例: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次每亩用嘧菌酯250g/L悬浮剂制剂量60——90克(有效成分15——22.5克)兑水喷雾,每隔7——10天施用一次,安全间隔期5天,每季使用3次。

二、醚菌酯

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可用于防治多达13种病害。

蔬菜类:黄瓜白粉病;番茄早疫病。

水果类:草莓白粉病;苹果白粉病、斑点落叶病和黑星病;梨树黑星病;葡萄霜霉病等。

大田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

以草莓白粉病的防治为例: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用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有效浓度100——166.7mg/kg)喷雾,每隔7——14天喷一次,安全间隔期为5天,每季使用3次。或用醚菌酯30%可湿性粉剂制剂量30——40克(有效成分9——12克)兑水喷雾,每隔7——14天用1次,安全间隔期5天,每季施药4次。

吡唑醚菌酯相对抑菌活性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且具有潜在的防治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

三、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可用于防治多达25种病害,且在玉米和大豆上获得登记“植物健康作用”。

蔬菜类: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白菜炭疽病。

水果类:西瓜、芒果炭疽病;香蕉黑星病、炭疽病、叶斑病和轴腐病。

大田类:草坪褐斑病;茶树炭疽病;玉米大斑病和植物健康作用等。

以白菜炭疽病的防治为例: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次每亩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剂量30——50mL(有效成分7.5——12.5g)加水喷雾,每隔7——10天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使用3次。

使用要注意抗性风险

1.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属高等抗性风险,且彼此间具有交互抗性(即使用嘧菌酯、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其中任何一种,均会同时对3种杀菌剂都产生抗性);长期连续使用,病原菌的抗药性会迅速上升,这也就是近些年普遍反映嘧菌酯、醚菌酯对病害防治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2.从抗性治理的角度,在每个作物生长季,嘧菌酯、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合计用药次数也不应超过3——4次;应该和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如三唑类等)轮换交替使用。

以上就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农业资讯,请继续关注想种菜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农业资讯。

评论
评论
发 布

《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有什么不同?》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