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林学特性及造林技术

时间:2024-06-22 20:44:40 来源:网络 浏览:826次

刺槐林学特性及造林技术

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又名洋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花期5―6月,花为白色,有香味,穗状花序;果实为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10粒种子。生长迅速,木质坚韧,纹理细致,有弹性,是建筑、家具等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1-3]。刺槐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萌蘖性强,根系发达,根具有根瘤共生,能吸收利用空气中的氮素,具有很好的改良土壤作用[4-5],对土壤要求不严,有一定的耐干旱、瘠薄、盐碱、沙埋、高温和抗烟害的能力。因而是西北、华北地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城乡绿化的优良树种。枝叶含氮量高,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花期较长,稠密芳香,是上等的蜜源植物和香料。

1林学特性

刺槐为喜光树种,一般阳坡比阴坡生长好。在海拔400~1200m地带生长最好,最适年平均气温5~7℃,幼龄期枝条常遭冻害。刺槐具有强大的根系,分布较浅,多集中在表土层5~50cm内,呈放射状伸展,交织成网,固土性能较强,能适应土壤和大气的干旱,在华北、西北黄土丘陵和荒山阳坡及沙荒地带均能正常生长。

2造林技术

2.1采种

刺槐种子于8―9月成熟,荚果由绿色变赤褐色,荚皮变硬,呈干枯状,种子发硬有光泽,即成熟。应适时进行采种。刺槐荚果虽能长期不落、不开裂,但采种过晚,种子易受到种子小蜂和种子麦蛾的危害。采集后晒干,脱离后装袋干藏。

2.2种子处理

刺槐种皮厚而坚硬,不易透水,且具有很多的硬粒或杂质,播种前,用清水漂浮种子,去除杂质或硬粒,可用热水(20℃)浸种24h待种子吸水膨胀后即可播种。或对去杂质后的种子用40℃左右的热水烫种10min后立即捞出堆积在地面,待种子表皮水分晾散即可播种。

2.3播种育苗

刺槐苗期怕涝、怕风、怕寒,盐碱,苗圃地宜选择砂壤土。播种多在春季晚霜过后进行越早越好。春季特别干旱的风大地区要提前对播种地进行平整做床、浇水,待地表晾散后即可播种。秋季宜晚,在初冬上冻前为好,以防播后种子发芽。

播种方式以床作条播或大垄条播为多。播种量75~105kg/hm2,深度以2~3cm为宜,播种后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一年生苗高1m即可出圃造林。一般产苗22.5万株/hm2左右。经多次间苗,留5.25万株/hm2培育大苗。圃地不易连作,并注意排水。连作苗木生长不良且易遭病虫为害。前茬易选择油松、臭椿、紫穗槐、杨树、侧柏等轮作,避免选择蔬菜或红薯地轮作。

2.4造林

主要采用植苗造林。平原、沙地多采用全面、带状或穴状整;山地采用水平节、水平沟、鱼鳞坑等;盐碱地多采用台田或高垄整地。在植苗方法上,有带干和截干造林2种。在春季多风而干旱寒冷地区,截干造林效果较好。在气候温暖、湿润、少风的地区,采取带干造林。截干高度为5~10cm,栽植时露出地面2~3cm。

刺槐枝杈较多,干形差,造林密度要适当加大,以促进林分及早郁蔽,培育优良干形。但郁蔽后要及时调整密度,增加光照,进行抚育间伐,才能促进生长。造林密度要根据林种、立地条件和经营的集约程度而定。在厚层土上可适当少些。一般可与杨、柳、榆、臭椿、紫穗槐等乡土树种带状混交造林,刺槐2~6行,其他4~6行。而且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其纯林。提高生长量,减少病虫害、稳定林风,在造林中大量提倡。

2.5抚育管理

刺槐造林后的第1~3年,分别要进行除草松土3、2、1次。在除草松土的同时,应及时摘除多余的萌芽,以利于幼树生长。对截干造林的丛生枝,应在冬季除去多余的萌蘖枝条,保留1枝主干。如果幼树干直,生长不良,可于早期进行平茬复壮,再在萌生的枝条中选留1株健壮枝条即可。造林2~3年后,要进行修枝。宜在5―6月林木生长盛期,修去根部萌生的乱枝及树干上的侧枝。修枝强度可用冠干比表示,树高3m以上的,冠干比保持3∶1;树高3~6m的,冠干比保持3∶2;6m以上的为2∶1或2∶3。

评论
评论
发 布

《刺槐林学特性及造林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