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技术
-
鹌鹑溃疡肠炎又称鹑病,是由肠道梭菌引起鹑发生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1.病原本病病原为一种肠道梭菌,存在于病鹑消化道中,在肝、血液中也可分离到。呈直杆状或弯杆状,两端钝圆,一端有芽孢、鞭毛,能运动,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对理化因素具有较强抵抗力,70℃加热3小时,80℃1小时,100℃3分钟死亡。对链霉素有一定敏感性。2.流行特点呈地方流行。经消化道感染,当鹑采食被病粪污染的饲料、饮水后即可感染发病。本病常见于4~12周龄成鹑。一旦感染,难以根除。本病发生和流行同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如饲养管理不佳...阅读详情
-
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远距离引种时,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龄16-18克。2、日常管理(1)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2)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3)...阅读详情
-
入冬以后,气温渐低,日照渐短,大部分鹌鹑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要使鹌鹑冬季持续平稳产蛋,饲养上必须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保温增温鹌鹑在适宜温度15―25℃之间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高;低于15℃产蛋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严冬或早春应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夜间在笼上要加盖保温物件,适当加大笼养密度,每平方米可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饲养90―100只。或者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双层塑料大棚(两层薄膜间隔5―10厘米)养鹌鹑;也可以建双层鹑舍,夹层中填充谷壳、煤渣、锯末等,夜间加盖草帘保温。增加光照产蛋鹌鹑每天需要12...阅读详情
-
育种方法现代鹌鹑养殖业特别强调群体生产性能的提高。因此,在品种的基础上选育和“合成”专门化高产品系以及品系间杂交的商品化,是大规模发展鹌鹑养殖业的前提。过去一段时间对引进品种缺乏保护和育种措施,致使品种高度近亲、退化,生产水平逐年下降。因此,为了提供高产、稳产、优良良种,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繁育体系。1.纯系培育有以下三种方式。(1)近交育种选亲缘关系很近的个体,采用半同胞、全同胞或亲子交配方法,繁殖5―6世代后即可称纯系,然后选优良个体在纯系间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杂交,生产商品代杂交鹌鹑。(2)闭锁群育种...阅读详情
-
首先,要伺养当年的鹌鹑。注意选择体壮无病、食欲性强的个体。鹌鹑的寿命一般为2年,孵化出的母鹌鹑35天至45天开始产蛋,产蛋8个月至10个月后,其产蛋量下降。因此,饲养1年以上的鹌鹑产蛋量减少,应及早淘汰产蛋1年以上的母鹌鹑,经育肥后出售食用。其次,必须供足优质饲料。母鹌鹑开始产蛋后,食欲旺盛,粗蛋白质一般应占饲料的百分之二十八左右。鹌鹑1年中产蛋300枚以上,大量消耗钙、磷,应注意日粮中钙、磷的补充供给,因此,应饲喂配合饲料,尽量少喂或不喂谷粒整料。一般配合饲料为:玉米占百分之四十八、饼类百分之三十三、淡...阅读详情
-
(1)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蛋内感染雏常死于壳内或出壳即死。病雏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畏寒颤抖,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离群呆立,下痢,粪呈乳白色,粪便糊肛,排粪困难。成鹑基本不显示症状,但有时也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少,体热喜饮,缩头垂翼,肉冠发绀,粪便呈泥土状,产卵减少等症状。病雏肝肿大,色如土,表面有白色坏死小点;脾肿大,质变脆;肺呈现褐色肝样肺炎;心外膜有白色隆起;肌胃、肠管的浆膜也有白色隆起,盲肠黏膜增厚,肠内有豆腐渣样粪便,并混有血液;心包和心外膜发炎混浊,心包液混浊、量增加;腹膜混浊并有干酪样物附着;...阅读详情
-
鹌鹑排泄的粪便、尿液或剩余的饲料中,都含有大量蛋白质,当被厌气菌等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在少量的情况下或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一般无多大妨碍,但是通风换气不良的情况下,不断积聚,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刺激粘膜和呼吸道而引起发病。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病。(1)诊断:病初角膜红肿,眼流泪,鼻流液。食欲不振,呼吸困难。严重者常因气体交换受阻窒息而死亡。人进入病鹑的圈舍时,明显感到有刺激口、鼻、眼的感觉和有特殊臭味。剖检角膜发炎,喉头和气管粘膜水肿、充血,气囊膜增厚;肺部水肿或坏...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