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夏花与大龄规格鱼种培育
池塘选择
花鲢鱼苗培育池面积3~5亩,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5:4~3:2,平均水深1.2~1.5米,池坡比1:1~1.5,池底平坦,壤土,淤泥厚15~20cm,进排水方便。
花鲢鱼种培育池面积10~15亩,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5:4~3:2,平均水深1.8~2.5米左右,池坡比1:1~1.5,池底平坦,壤土,淤泥厚15~20cm,进排水方便。
清塘除野
生石灰、茶粕、巴豆、漂白粉和鱼藤清等可单一使用,也可混合使用。鱼病严重的池塘,采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或茶粕加少量生石灰清塘,以改良水质,对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有一定作用。
1、生石灰清塘:将池水排干至10~20cm左右,用石灰浆均匀泼洒,每1亩用量为100~150斤左右。水源不便的鱼塘,可采用满水请塘,水深1米,每亩生石灰用量250~300斤左右。
2、茶粕清塘:水深1米每1亩用量80斤,鱼苗下搪前10~15天施用。水温低,毒性消失慢,温度高消失快。先将茶粕打成块状、放入木捅或水缸中,加水浸泡,水温25℃时浸泡一昼夜即可使用。施用时加大水量,全池均匀泼洒。
3、漂白粉清塘:水深1米时漂白粉每1亩用量25~30斤/亩,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漂白粉的含氯量应在30%左右。漂白粉清塘4~5天后即可放鱼。漂白粉清搪与池水肥度有关,水肥效果差。
鱼苗培育
1、池塘施肥培肥水质:施肥的作用是培养水中各类浮游生物,生产鱼苗下池后的开口饵料。
消毒除野2~3天后每亩施经发酵的粪肥500斤,或每亩用绿肥2000斤或每亩用尿素20斤+磷肥20斤培育浮游生物,施肥5~7天后轮虫和浮游生物繁殖达高峰。
施肥效果:池塘施肥后,浮游生物最初出现的优势种群和肥料的性质有关。施有机肥的,浮游植物-棕鞭藻和隐藻、浮游动物-尾毛虫和周毛虫等首先大量出观。施无机肥的,矽藻、栅藻和弹跳虫等成为主要种群。
施肥量大时,绿藻和蓝藻中的一些种类会大量发展,施肥量较少时,矽藻类中的许多种类,如纺锤矽藻和圆盘矽藻等,会成为优势种类。
施肥后4~5天,浮游动物可达到高峰。浮游动物首先大量出现的,是原生动物和轮虫,再次为枝角类,次后为桡足类。
池塘施肥后池水如呈浅绿褐色,池内藻类、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大量繁殖,枝角类刚开始出现,最适合鳙鱼苗生长。
2、鱼苗下池时间:花鲢水花鱼苗下池,应在施肥后第5~7天,此时正值轮虫、枝角类的发生高峰期。
放苗时每10万尾鱼苗投喂1个熟蛋黄,以饱食下塘。从第2天开始,投喂豆浆,每1亩水面每天用黄豆2~3斤磨成豆浆,投喂2~3次。
3、鱼苗放养:下池时肥度要适中,下池仔鱼先放入鱼苗箱,投喂熟蛋黄,投喂量10万尾喂1个熟蛋黄。投喂熟蛋黄要按下列步骤进行:
1)、煮蛋黄的时间长一点,将蛋黄用60目的尼龙筛绢包着,在盛水的盆中击水抖洗过滤,不可用手捏,使蛋黄微颗粒从网眼中析出于水中;
2)、用手指将蛋黄水均匀淋入鱼苗箱,半小时后可见到鳊鱼仔鱼肠内有蛋黄颗粒(俗称花肠);
3)、在鱼苗箱中屯养3~4小时后将仔鱼放入池内。
4、放养密度:一般放养密度为15~20万尾/亩,如果鱼苗长到全长2~2.5cm时拉网分塘,放养密度可加大,可达25~30万尾/亩。
5、鱼苗投喂:最初鱼体太小时,主要吞食水体中的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生物,应采取肥水下塘,鱼苗下塘前施有机肥料,以培养饵料生物,然后采用豆浆饲养法,豆浆洒入池中,一部分被鱼苗摄食,大部分起到肥水作用。投饲量一般每天每亩投喂4~6斤黄豆磨成的浆,一周后增加到8~10斤,并根据水色掌握用量,水豆比30:1。
鱼苗下池5~7天内,以投喂黄豆浆为主,磨豆浆时要将黄豆泡胀,磨浆后要去除豆渣。投喂时,要沿池边洒浆两圈,并使洒出的浆状如雨点、均匀分布。5~7天后投喂精面粉、米糠、麦麸等粉状精饲料。日投2次,上午9时、下午4时。
经25~30天培育,鱼苗规格可达3.3cm以上,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6、分期注水:分期在池中注加新水,提高池塘水位,以增加水中含氧量,改善水质,扩大鱼苗活动空间,加速鱼体生长。促使浮游生物繁殖,增加活体饵料。
鱼苗入塘时池水深度0.6~0.7米左右,培育7~15天时,池水深度增加至1米。培育20~30天时,池水深度增加至1.2米。培育40~45天时,池水深度增加至1.5米。
注水时在入水口用密网过滤野杂鱼和害虫,同时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池水搅浑。
7、水质调节:放苗时,池水透明度30cm以下,之后适当追肥,控制池水肥度。夏季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cm左右,秋季保持在35cm左右。
8、巡塘管理:鱼苗池后,每天巡塘三次,做到“三查”‘三勒”。
早上查鱼苗浮头状况,勤捞蛙卵;午后查鱼苗活动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水质,勒作记录,安排次日投饵、施肥和加水等工作。随时注意检查病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9、日常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巡塘,早晨下午各巡塘一次,观察池鱼活动情况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和确定投饵量,及时清除池边杂草,另还注意培养和调节水质,通过合理注水、施肥等措施,使池水既有丰富的适口天然饵料,又有充足的溶解氧。
勤观察,防浮头,防鱼病:鱼种饲养阶段,早晚要巡塘。为防因天气变化而造成池水缺氧,应经常注加新水调节水质。
10、投饵技术与投饵量:体长2~2.5cm后,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日投饵率为10~15%。
11、病害防治:鳙鱼苗种培育阶段的主要病害是寄生虫病,如车轮虫、鱼虱、锚头蚤等。
防治方法:定期用晶体敌百虫与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 0.3g/立方米,第二天再泼洒一次,即可防治。
12、锻炼与分池:经过20~25天的饲养,鳙鱼苗长到3cm左右,应进行分养。夏花鱼种出池前,须进行2~3次拉网锻炼。使鱼种在密集过程中,增加鱼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使鱼体“老练”结实,经得起出塘分养,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产生大量黏液和粪便而污染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
1)、第1次拉网:把夏花围集网中,检查其体质后。随即放回池内。因鱼体柔嫩,操作要细心。
2)、第2次拉网:隔1天后,进行第2次拉网锻炼。将鱼汇集后,让其顶水自动进入网箱内。两小时后将其放回池内。如果是供自养,那么经过2次拉网进箱密集后,就可以进行分养。
3)、第3次拉网:第2次拉网后,再隔1天,就可进行第3次拉网,将鱼种放入水质较清池中的网箱“吊养”1夜,第2天清晨即可进行长途装运。
锻炼鱼苗一定要选晴好天气,在上午鱼不浮头时进行。拉网赶鱼的操作要慢,以免伤鱼苗。收网时不能让鱼贴网。鱼进箱后。应立即洗箱一遍,以洗去粘糊网目的排泄物和污物,使箱内水体与箱外畅通,防止因箱内缺氧而发生鱼苗死亡。
13、鱼苗培育期水体理化指标:
1)、有机物耗氧量:在池水溶氧量不缺乏的情况下,有机物耗氧量高,鳙鱼苗成活率也高。鱼苗下塘前,有机物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上,才能保证浮游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肥度。
鱼苗下池后,大量摄取浮游生物、不断消耗有机物,要继续施肥。施肥要数量少、次数多,2~3天施一次。所洒的豆浆一部分培养了浮游动物,一部分成了有机肥料,仅一小部分直接被鳊鱼苗所利用。
2)、溶解氧量:水中溶氧量与鱼苗的生存密切相关,水中溶氧降至2mg/L以下,鱼苗就会出现浮头。鳙鱼苗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体溶氧量为4.5mg/L,当降至1.7mg/L时,鱼苗呼吸受抑制。在生产过程中,黎明前到日出后1~2小时,鳙鱼苗发生轻微浮头现象,表示水质过肥,应不投饵料施肥。
3)、pH值:用生石灰清塘,池水的pH值及硬度都较高,轮虫都死亡,但对轮虫冬卵无害,pH值降到10以下时,轮虫冬卵才能大量萌发。清塘后8~10天,石灰药效消失,pH降到9以下,浮游植物开始大量繁殖,池水溶解氧量上升,常达饱和状态。这时,轮虫大量出现、鱼苗应及时下池。
花鲢一龄大规格鱼种培育
把体长2.5~3.3cm的夏花培育成体长20~25cm的过程称作一龄大规格鱼种培育,采取套养培育方式,一般每亩套养2.5~3cm夏花鱼种600~1200尾/亩。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10~15亩,水要较深,一般1.8~2.5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鱼苗、鱼种运输
运输鳊草鱼苗、鱼种的过程中,不论使用何种方法,操作必须细致,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鱼苗体质健壮,鱼苗鳔室充气(长腰点),口器开通,游泳活泼,即可装运。尼龙袋充氧运输的装运量,约为运输盒的80%。
2、水质清新无毒,溶氧量高。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的水均可使用、应选用无色透明、含泥量低的水。自来水要除氯,放置24小时后才能使用。夏天要用凉水。
3、鱼种起运前,鱼体要经拉网锻炼,排除粪便。肌体结实,减少黏液分泌,才能提高成活率。
4、注意温度平衡,温差不得±2℃,运到目的地后应先下箱醒鱼,一小时后给鱼苗投喂熟蛋黄。10万尾鱼苗投喂蛋黄一个,待见到鱼苗花肠(吞食蛋黄进入肠内)后,再等一小时后方可放鱼入池。尼龙袋和运输盒内的鱼苗,下箱前先将它们放入水中、使内外水温一致。然后打开尼龙袋或运输盒,灌人塘水、将袋放入箱中,让鱼苗(鱼种)自行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