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抗菌药治疗猪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原则
时间:2022-12-20 11:17:06
来源:网络
浏览:183次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不同地区、国家之间频繁的引种,各类疾病尤其是猪呼吸道疾病日渐增多,已经成为养猪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引起猪呼吸道细菌性疾病的致病菌主要有副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因为不同细菌血清型多、流行背景复杂,在没有高效疫苗上市前,只能采取从疫场分离病原研制灭活疫苗结合药物来预防和控制类似疾病的流行。而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某些人畜同药和抗菌药在养殖过程中以添加剂的形式大量使用,在兽医临床上还存在抗菌药滥用现象,抗菌药物的不正当使用对畜禽造成很大危害,主要表现在3方面:①在药物选择压力下,使抗菌药很快产生耐药性,目前,耐药水平一再提高,单药耐药逐渐向多药耐药发展。②损害畜禽器官。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③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畜禽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生菌群在体内保持动态平衡。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则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耐药菌株会通过质粒、转座子、噬菌体、整合子一基因盒系统传播给人类,加重人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如何合理选择抗菌药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不仅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盲目性,更重要的是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明确疾病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消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畜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因此兽医应全面了解宿主(猪)、致病菌、抗菌药物三者的基本情况和相互关系,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1、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性选择药物确立正确诊断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应尽一切努力分离出致病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后必须作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有条件单位也可以同时测定联合药敏。药敏试验在临床用药中是非常重要的试验,通过药敏试验可以预测抗菌药的抗菌效果。如果某种药物敏感,则该药治疗可能有效;如果某种药物耐药,则治疗一定失败,通过药敏试验还可以指导兽医选择抗菌药。在应用某种药物治疗24~48h后,采集血样进行药敏试验,如果结果敏感,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耐药,则说明药物选择不当,应更换药物。在药敏试验中应注意3个问题:首先必须使用0.5麦氏单位的细菌悬液,其次注意结果判读问题,例如忽略变形杆菌迁徙现象,仔细排除所有肺炎链球菌微小菌落,忽略溶血性细菌溶血现象,忽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拖尾现象。如果抑菌型药物产生弥漫型边缘,量取80%抑菌处的抑菌圈。最后应当根据NCCLS提供的判断标准判断所试验药物是否敏感、中介、耐药。?引起猪呼吸道细菌性疾病的致病菌主要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是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是副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沙门氏杆菌。确定细菌种类后,可以有目的地选择窄谱抗菌药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2、掌握所选药物的抗菌作用和药物动力学特点在药敏结果或病原菌未明确前而临床诊断相当明确者,可进行经验治疗,选用药物时应结合其抗菌活性、药动学(清除率CL,肾清除率CLr,清除半衰期TI/2β,稳态血浓度Css,高峰血浓度Cmax,表现分布容积Vd、生物利用度等)、药效学、不良反应、药源、价值与效益等而综合考虑。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应以经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主要依据。靶组织或器官内的药物有效浓度至少大于最小抑菌浓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才能保证抗菌药在机体内发挥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作用。对细菌性肺炎的治疗,除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外,还应考虑药物在肺组织中的浓度应大于最小抑菌浓度。2.1第1例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四环素、红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对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耐药现象不严重,仅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四环素耐药。在红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中具体选择哪种,就应当考虑药动学特征及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引起猪发病的特征及限用药及禁用药。氯霉素因为有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是禁用药,而链霉素是限用药,所以从红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中选择。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主要致病菌,主要引起鼻甲骨萎缩、支气管肺炎,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内。红霉素内服后,吸收快、但易被胃酸破坏,分布全身、胆汁中最高。肌注后吸收快、但疼痛和肿胀;氟哌酸吸收易受食物影响(35%-45%),宜空腹服药,肌注生物利用度52%(猪),体内分布广泛;环丙沙星肌注和内服后吸收迅速和完全,内服的生物利用度高,猪37.3%~51.6%,肌注为78%;庆大霉素肌注吸收快、在腹水、胸水、支气管分泌物中药物浓度高,口服吸收差,饲料中的阳离子可以抑制其活性;卡那霉素内服后,吸收不良。肌注后,吸收迅速完全,表观分布容积大,主要以胸、腹腔浓度高,肾脏排泄为主。所以选择庆大霉素肌注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其半衰期长,不适合用于育肥期的猪,如果使用,应停药后30d上市。也可以考虑用氟哌酸和环丙沙星口服给药,但以饮水方式最好,当猪群出现全身症状时,则可以进行肌注。2.1第2例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四环素、红霉素、氟哌酸、氯霉素对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氟哌酸、氯霉素敏感,排除限用药氨苄青霉素和禁用药氯霉素,从青霉素、头孢唑啉、氟哌酸中进行选择,青霉素内服后,少量吸收,肌注后,分布广泛,以肝脏、肾脏、肺脏中药物浓度高。在3种药物中,青霉素价格最低、副作用最小,所以选择其进行肌肉注射。当畜禽发病后,需要快速治疗,但鉴定细菌的种类最快需要2-3d时间。在分离到纯的细菌后,也可以进行药敏试验。我们常常根据各器官的剖检变化,药敏试验及抗菌药的药物代谢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例如从有病变的猪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菌,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噻呋、头孢唑啉、四环素、红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趋势,仅对头孢噻呋敏感,所以只能选择头孢噻呋肌注进行治疗。如果还根据以往经验使用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加重了耐药菌株的产生。3、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近20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持续和不当使用,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用药剂量不足或用药时间过长,不仅达不到药物预防的目的。还可能诱导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而不同的药物,达到预防传染病作用的有效剂量和疗程是不同的。因此,药物预防时一定要按规定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均匀地拌人饲料或完全溶解于饮水中,以达到药物预防的作用。用药剂量过大,造成药物浪费,还可引起副作用。猪场进行药物预防呼吸道疾病时应定期更换不同的药物,可防止耐药性菌株的出现。4、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和毒副作用有些药物进入机体后排出缓慢,连续长期用药可引起药物蓄积中毒,如猪患慢性肾炎,长时间使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可在体内造成蓄积,引起中毒。有的药物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长期大剂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引起猪的肝肾功能异常。5、要考虑猪的品种、性别、年龄与个体差异幼龄猪、老龄猪及母猪,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猪和公猪要高,所以药物预防时使用的药物剂量应当小一些。怀孕后用药不当易引起流产。同种猪不同个体,对同1种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着差异,用药时应加倍注意。体重大、体质强壮的猪比体重小、体质虚弱的猪对药物的耐受性要强,因此对体重大的与体质虚弱的猪,应适当增减药物用量。6、要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当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时,如果配合不当,有的会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使药物发生沉淀、分解、结块或变色,结果出现减弱预防效果或增加药物的毒性,造成不良后果。如磺胺类药物与抗生素混合易产生中和作用,药效会降低。VB1、VC属酸性,遇碱性药物即可分解失效;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与饲料中的阳离子例如铁、钙等发生作用降低药物的抗菌活性。所以在进行药物预防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药物配伍禁忌。7、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方法药物被机体吸收后进人病猪体内,这是药物治疗的最初阶段。药物能否被机体迅速、完全吸收,取决于药物的制剂、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抗菌药物口服后吸收程度很不一致,口服吸收比较完全的药物有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利福平、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抗菌药。口服不吸收或吸收甚少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多粘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药物预防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混饲给药、混水给药及气雾给药等,猪场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给药方法。综上所述:充分掌握猪、致病菌、抗菌药物三者的基本情况和相互关系是合理使用抗菌药治疗猪呼吸道病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