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栽培技术
时间:2022-12-20 15:14:13
来源:网络
浏览:174次
梅花(prunusmume)属蔷薇科,李属。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隆冬漫天飞雪、万花纷谢之际,唯梅花傲然挺立,喷红吐翠,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加之用途广,容易栽培,深受欢迎,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一)形态特征 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冠开张。新梢光滑,通常绿色或带红褐色。叶互生,卵形,先端长渐尖,先叶开花,花着生于一年生枝的叶腋、单生,也有2朵簇生,白、红、粉红等色变化较多,芳香,单瓣至重瓣,萼片明显,花后常不反折,雄蕊多数,花丝较长,雌蕊一个或数个,核果近球形,有纵沟,熟时变黄,有香味。 我国梅花品种极为丰富,现有300多个品种按进化与关键性状可分为3系,5类,16型。 1.真梅系是由梅花的野生原种或变种演化而来,按其枝姿分为直枝类、垂枝类和龙游类。其中直枝类最常见,品种最多,按其花型、花色、萼色,将其分为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洒金型和黄香型。垂技类分为单粉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和骨红垂枝型。龙游类现仅有一个型、一个品种,即玉蝶龙游型,龙游梅。 2.杏梅系其形态介于杏、梅之间。仅有一类,即杏梅类,下有单杏型、丰后型、送春型。 3.樱李梅系是宫粉型梅花与红叶李的种间杂种,最早由法国人于19世纪末育成,目前仅有美人梅一类一型,下辖“美人梅”一个品种。 (二)生态习性 梅花原产我国,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但一般不能抵抗一15c―一20c以下的低温,它对温度很敏感,旬平均气温达6c~7c时即开花,乍暖之后尤易提前开花。 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要求排水良好,涝渍数日即可大量落黄叶或根腐致死。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粘壤土或壤土为佳,中性至微酸性最宜,微碱性也可正常生长。忌在风口栽培。 梅是阳性树种,最宜栽植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之处。否则生长不良,开花稀少甚至全不开花。发技力甚强,故较耐修剪,老树易于复壮。 (三)繁殖方法 最常用的是嫁接,扦插、压条次之,播种又次之。作为梅的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常用杏、山杏或山桃。杏和山杏都是梅的优良砧木,嫁接成活率也高,且耐寒力强。梅本砧表现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树花作砧嫁接成古梅树桩,更为相宜。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于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还可在秋天进行,芽接多于6~9月进行。梅树扦插,因品种不同,其成活率差异很大,一般于11月份扦插10厘米~15厘米一年生枝,插前用500ppm蚓哚丁酸作快浸处理,可提高成活率。压条一般于早春进行,将1~2年生、根际萌发的枝条用利刀环剥大部,埋入土中深3厘米~4厘米,平时注意保湿,于秋后割离、分栽。为了培育新品种和砧木,多用播种,6月收成熟种子,清洗晾干,秋播。如春播,应进行层积处理。 (四)栽培技术 梅花的栽培,有园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方式。 1.露地园林栽培最重要的是要适地适树,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切合其生态要求。一般栽2~5年生大苗,栽植方式可用孤植、丛植或群植。栽前要掘树穴,施基肥,栽后要浇透水,加强管理,梅树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宜。修剪一般宜轻度,并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一年一般应施三次肥,即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含苞前尽早施速效性肥,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7月初)要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过磷酸钙等速效性“花芽肥”,促进花芽分化。 2.切花栽培以生产切花为主要目的栽培梅花,多在露地成片栽种,株行距可较小(3米×3米),主干分枝点留低(约30厘米),并适当重剪,多施肥料,以促进大量生长较长的花枝。作切花栽培的品种,要求长势健旺,而且能年年着花繁密,如宫粉型梅。 3.盆景栽培先将苗木经露地栽培数年后,于年底上盆,栽前栽后均要加以整形修剪。必要时可用刀切、棕丝扎、铁丝缠。修剪梅桩、盆梅,应较露地梅花为重。盆梅浇水要适度,太多易落黄叶,太干易落青叶,在新梢达到30厘米左右后,约在6月间要适当控制水分,并增施追肥,促进花芽分化。花前先置于冷室向阳处,含苞待放时移至室内观赏,花后应进行强度短截,仍移至露地培养,借以恢复元气,增强长势。 4.催延花期栽培可令其春节、五一、国庆、元旦等节日开花。因梅花对温度很敏感,要使它在元旦、春节开花,因时间已接近自然花期,很易做到,但要注意增温不宜太猛,要经常洒水,以保持空气湿度,并将其放置于阳光充足处,花蕾露色后,移至低温处,这样可维持正0~20天不开花,若给于10c~15c的条件,则经一周左右即可开花。如要在“五?一”开花,可将花芽丰富的盆梅置于略高于冰点的冷室中,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渐移出室外。若要提前至“十?一”开花,则要在抽梢长30厘米后及时“扣水”,重施追肥,并摘除全部叶片,再依次给以低温和增温处理,促其新形成的花芽提前于“十?一”前夕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