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优质丰产栽培管理“三部曲”

时间:2022-12-20 14:41:01 来源:网络 浏览:163次

我国的香菇产量居世界首位,香菇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随着南菇北移,北方香菇产量逐年提高。对香菇栽培者来说,如何利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菇,是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发菌阶段“阶段式”管理

香菇发菌期80天左右,为了发菌充分,减少污染,要按天分阶段进行管理。

接种后1——6天,是菌丝萌发、定植的时期,由于菌丝生长势较弱,需将棚温控制在28℃左右。且此期不宜移动菌袋,以防杂菌感染,同时不通风或少量通风。

接种后7——10天,菌丝向料内蔓延,袋温逐渐升高,需将棚温控制在25℃——27℃。9天后开始翻堆,在翻堆时,逐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漏接的菌袋、没有发菌的接种穴,应将其集中到一个地方,挖除霉点,用5%——10%的石灰水涂抹患处。每天通风1——2次,每次约30分钟。

接种后11——20天,菌丝进入旺盛生长期,代谢活动加快,袋温高出棚温1℃——5℃,要特别注意降温和通风。此期需将棚温控制在20℃——24℃,每天通风1——2小时。

接种后21天,因菌丝大量生长,袋内氧气不能满足菌丝生长要求,缺氧成为菌丝生长的限制因素,应及时去掉套袋,或用刺孔的方法增加氧气。去掉套袋或刺孔后,菌丝生长加速,袋温会升高,此时要加大通风量,并疏散菌袋。

经30——50天,菌丝长满菌袋,可进行菌袋转色和生理成熟的管理。菌袋转色是香菇菌丝发育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也是菌丝发育成熟的标志。菌袋转色时棚温应控制在18℃——24℃,空气湿度控制在80%——85%,有一定散射光及良好的通风条件。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应撤去菇棚的覆盖物,以增加棚内光照;将棚温控制在20℃—— 24℃,温差不要太大;少移动菌袋。如果用大袋栽培,菌袋转色时间25——30天;如果用小袋栽培,菌袋转色时间10——15天。在此过程中,转色条件适宜,菌袋转色均匀,出菇整齐,产量高,质量好。如果转色太浅或不均匀,则畸形菇多。如果转色太重,菌膜过厚,则出菇慢,产量低。

二、出菇要先“育”后“蹲”

“育”指香菇的育蕾。该阶段的主要管理任务是割膜和疏蕾。菇蕾现出后仅仅是一个个灰褐色的小“肉疙瘩”,还没有分化,也没有触及塑料薄膜,此时应及时进行割膜处理。方法:使用锋利的刀片,环绕菇蕾将塑料薄膜切割成“活动门扇”的样子,既不妨碍菇蕾从中钻出,又可防止过大的气流进入,以避免培养料的水分过多流失。注意不可待菇蕾触及或顶到塑料薄膜后再割膜,否则,将会产生畸形菇。在割膜时或在幼蕾钻出后,发现有丛生菇蕾(2—— 3个或更多的菇蕾挤在一起)时,即应进行疏蕾处理,用刀尖将边缘的菇蕾切去,如果操作不方便,也可以只将其上半部分(大约是菌盖部位)削去,保留一个形态圆整的菇蕾即可。

“蹲”,指香菇的蹲蕾,目的是培育个大、肉厚的菇蕾。蹲蕾方法很简单,就是降温。幼菇蕾喜欢在15℃——22℃的温度下生长,在14℃的温度下长速明显减缓,如有条件,降温至12℃,甚至8℃,可达到蹲蕾的目的。如果配合短时的直射光和较低的空气湿度,将会有助于蹲蕾。一般15℃左右的温度持续7天左右,即可达到蹲蕾的目的。

三、采收后补水追肥

香菇采收后,必须进行适当的补水追肥,才可促进下一茬菇的生长。补水方法: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沿畦向安装,菇畦中间设总水管,总水管上分支出小水管,小水管长度在50厘米左右,上面安装12号针头控制水流。由总水管提供水源,另一端密封。装水容器高于菌袋2米左右,使水流有一定的落差,在注水时菌袋中心用直径6毫米的铁棒插孔1个,孔深约菌袋长度的3/4,不能插到底,以免注入的水流失。由于流量受到针头的控制,使注入的水,菌袋既能吸收又不致于溢出即可。每个菌袋一般15分钟就能补水完毕。

补水后盖上薄膜,控制温度在20℃——22℃发菌,每天换气1——2次,每次1小时,注水给菌袋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并同时增加了干湿差和温度差,6天后便开始出现菇蕾,且子实体分布均匀。追肥可结合补水同时进行,应选择水溶性的肥料。

评论
评论
发 布

《香菇优质丰产栽培管理“三部曲”》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