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基腐病的防治

时间:2022-12-20 14:43:37 来源:网络 浏览:181次

症状 又称豌豆立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种子染病引起烂种,幼苗茎基部或根颈部变为褐色至红褐色缢缩、腐烂。子叶染病在子叶上产生红褐色近圆形病斑。茎基部和根颈部染病产生红褐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后病部逐渐凹陷,当扩展到绕茎一周后,病部收缩或龟裂,致幼苗生长缓慢、折倒或逐渐枯死。湿度大时长出浅褐色蛛丝状霉。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称立枯丝核菌AG一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苗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u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一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5—7(μm)。此外,Pythium debaryanum Hesse称德巴利腐霉,也可引起基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40—42℃,*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或反季节栽培易诱发本病。该菌除为害豆类外,还可侵染瓜类、茄果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评论
评论
发 布

《豌豆基腐病的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