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立枯病
时间:2022-12-20 14:55:42
来源:网络
浏览:180次
> 症状西兰花立枯病又称黑根病,是西兰花的重要苗期病害。发病初期幼苗根茎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灰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定植后一般停止扩展。但个别田仍继续死苗。此外,该病还可表现为猝倒状或叶球腐烂。病原RhizoctoniasolaniKühn称立枯丝核菌AG2~1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门真菌。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我国已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是引起黄瓜、冬瓜等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的优势菌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一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4HG―I、AG-4HG-Ⅱ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群,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微米,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l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微米,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立枯丝核菌是由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为害冬瓜、节瓜外,还可侵染黄瓜、玉米、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防治方法(1)春季栽培的宜选择生长前期对低温不大敏感的品种。如绿岭、绿帝、青绿、早生绿、碧松、碧杉、绿花2号、正盐水、上海1号等。(2)甘蓝种子包衣挂膜。将0.1%土霉素或3%的75%百菌清加入成膜液中,搅拌均匀后按种子30份、药液1份的比例混拌,晾干后使用,可以防治甘蓝类蔬菜种子带菌引起的病害。(3)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或过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