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水稻主要病虫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12-20 15:08:53
来源:网络
浏览:117次
一、 稻飞虱1、为害特点:稻飞虱又名白蚊,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及爆发为害的特点。常见的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全市稻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水稻,其次是小麦、玉米,也寄生在游草等禾本科杂草上。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和叶片上吸食汁液,被害部呈现长型棕色斑,严重时下部茎秆变黑,全株枯死。2、生活习性:一年发生3-4代,4月底―5月初从外地迁入早、中稻田为害。一般6-7月间田间虫口密度大,短翅型增多,为害较严重。早、中稻收后迁移到晚稻田及杂草上,晚稻为害较轻。成虫趋光性不强,卵喜产在稻田稗草上。3、防治对策:(1)搞好宣传,动员群众:由于稻飞虱迁入峰次多,田间发育进度极不整齐,防治适期难以掌握,各地在抓好稻飞虱监测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及时向群众发布稻飞虱发生情况信息,特别是要大力宣传稻飞虱的严重性和防治技术,在防治的关键时期,深入村社,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指导工作,积极开展稻飞虱的统一防治,力争将稻飞虱的为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2)药剂防治:药剂选用按速效与长效结合,触杀与内吸结合,杀卵与杀虫结合的原则。每亩杀虫单75克加稻虱净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每亩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60公斤喷雾;或每亩10%吡虫灵乳油40―60兑水40―60公斤喷雾。(3)注意事项:随着降雨,稻飞虱会突然暴发,因此前期虫害不重的地方,切不可掉以轻心,应随时检查,防患未然。二、水稻螟虫1、为害特点:水稻三化螟,只为害水稻,二化螟和大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谷子、甘蔗、茭白、蚕豆及油菜等作物,也寄生在禾本科杂草上。幼虫为害水稻,使水稻造成枯心苗、枯鞘、半枯穗、白穗、死孕穗或虫伤株。2、生活习性:以三化螟为例,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稻茬里越冬。春季化蛹羽化。蛾子在晚间活动,有趋光性。秧田期卵多产在近叶尖处,本田期多产在叶片中上部。卵孵化后蚁螟就在附近植株上蛀茎为害,造成“枯心团”或“白穗团”。幼虫能转移为害。为害孕穗的水稻时,先在穗苞时咬食嫩粒,抽穗后再蛀入上部茎节造成白穗。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圆秆期或齐穗后蚁螟不易侵入。3、防治方法:(1)铲除稻茬和田边杂草,消灭越冬幼虫;适时春耕灌水5-7天,杀死幼虫和蛹;防止品种混杂,适时栽插,使易受害期避开蚁螟盛期以减轻为害。(2)在发蛾高峰期和蚁螟盛孵时分别施药防治,或根据植保站预测的防治时间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每亩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40―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每亩杀虫双水剂200―2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每亩虫必杀50―60ml兑水50―60公斤喷雾;或每亩98%巴丹原粉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三、稻瘟病1、为害症状:稻瘟病又叫稻热病,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水稻各生育期和各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生时期和发生部位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常发生并且为害大的主要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1)苗瘟:多发生在2―3叶期,由种子带菌引起,病菌侵入秧苗基部,出现灰黑色,造成秧苗卷缩枯死,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2)叶瘟:3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追肥晚、偏施氮肥、分蘖盛期叶色浓绿的田块易发生叶瘟。叶瘟病斑有4种类型即①慢性型:为叶片上最常见的症状,病斑呈梭形,外围中毒部为黄色晕圈,边缘坏死部红褐色,中心崩坏部为灰白色。②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数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中心灰绿色,斑外缘呈水浸状,背面产生灰青绒毛状霉层。③白点型:病斑呈近圆形小斑点;④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3)穗颈瘟:发生在穗颈上,病斑向上下蔓延,呈淡褐色或灰黑色,病斑初期呈浅褐色水渍状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枝梗扩展并向上和向下发展,后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墨绿色,变黑枯死或折断,严重影响结实、粒重和米质。多发生在2―3叶期,由种子带菌引起,病菌侵入秧苗基部,出现灰黑色,造成秧苗卷缩枯死,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2)叶瘟:3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追肥晚、偏施氮肥、分蘖盛期叶色浓绿的田块易发生叶瘟。叶瘟病斑有4种类型即①慢性型:为叶片上最常见的症状,病斑呈梭形,外围中毒部为黄色晕圈,边缘坏死部红褐色,中心崩坏部为灰白色。②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数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中心灰绿色,斑外缘呈水浸状,背面产生灰青绒毛状霉层。③白点型:病斑呈近圆形小斑点;④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3)穗颈瘟:发生在穗颈上,病斑向上下蔓延,呈淡褐色或灰黑色,病斑初期呈浅褐色水渍状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枝梗扩展并向上和向下发展,后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墨绿色,变黑枯死或折断,严重影响结实、粒重和米质。2、发病规律: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种上越冬,由空气传播。在分蘖期和孕穗前期,气温在20-28℃和高湿条件下,容易引起叶稻瘟流行;孕穗后遇到20℃左右低温,能减弱寄主的抗病力而引起穗颈瘟流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多雨潮湿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氮肥引起生长过旺、土壤干旱缺水或长期深灌、冷水灌田或日照不足,都容易使水稻发生稻瘟病。3、防治方法:稻瘟病的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保健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根本措施,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并做到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避免单一化种植。(2)种子处理:可用强氯精消毒,先将稻种预浸24小时,然后浸入300―400倍强氯精溶液中消毒12小时,取出洗净后催芽,可兼治细条病、白叶枯病;或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浸种24―36小时,洗净后催芽。(3)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补施硅肥,巧施穗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防止偏施和迟施氮肥。(4)药剂防治: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控制苗瘟、挑治叶瘟、狠治穗瘟”的办法。控制苗瘟在水稻秧苗移栽前3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使水稻秧苗带药移栽,防效较好;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颈瘟在孕穗后期和破肚期喷药预防最有效。药剂选择: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35克,或是防治稻瘟病的根本措施,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并做到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避免单一化种植。(2)种子处理:可用强氯精消毒,先将稻种预浸24小时,然后浸入300―400倍强氯精溶液中消毒12小时,取出洗净后催芽,可兼治细条病、白叶枯病;或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浸种24―36小时,洗净后催芽。(3)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补施硅肥,巧施穗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防止偏施和迟施氮肥。(4)药剂防治: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控制苗瘟、挑治叶瘟、狠治穗瘟”的办法。控制苗瘟在水稻秧苗移栽前3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使水稻秧苗带药移栽,防效较好;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颈瘟在孕穗后期和破肚期喷药预防最有效。药剂选择: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35克,或亩用55.5%粉碎三瘟100克,或亩用20%三环唑15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兑水60-75公斤均匀叶面喷雾。若后期有阴雨天气或遇低温,必须在齐穗时再喷一次药,但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同时几种农药可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