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

时间:2022-12-20 15:09:20 来源:网络 浏览:98次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媒介昆虫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病毒病,具有间歇流行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该病曾在江苏省部分地区流行,流行年份一般造成水稻10%-20%的产量损失,少数重病田块损失60%-70%,甚至绝收。由于耕作、栽培、气候等条件的变化,灰飞虱数量剧增,加之抗病品种较少,导致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沛县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笔者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大量试验、示范,基本摸清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沛县的发生规律,制定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1 调查方法  1.1 秧田调查 在秧苗1叶1心期,定田定期调查记载灰飞虱的发生量和条纹叶枯病的病株数。  1.2 大田调查 在秧苗移栽大田后,定田定期调查记载灰飞虱不同虫态的发生量和条纹叶枯病的消长情况。  1.3 调查方法 每5d调查1次,灰飞虱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5穴,记载各虫态的数量,计算每公顷的发生量;条纹叶枯病每块田定200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记载新增病株数,计算每公顷新增病株数、累计病株数及病株率。  2 发生规律与特点  2.1 条纹叶枯病的消长规律 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在秧田出现1个峰次,在移栽大田发生3个峰次(图1)。秧田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13日左右,此时大部分秧苗已开始移栽,每公顷病株数可达15000余株。移栽大田第l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30日,每公顷新增病株数9750株。第2峰在7月14日,每公顷新增病株数12000株。第3峰在8月9日,每公顷新增病株数9000株。  2.2 条纹叶枯病与灰飞虱成虫的消长关系 研究表明,条纹叶枯病的消长与灰飞虱成虫的消长极相关,灰飞虱成虫高峰后15-20d出现条纹叶枯病的发病高峰。因此,成虫传毒后至条纹叶枯病显症需15-20d的潜育期。结果还表明,移栽大田以分蘖期新增病株数最多,显症期最长;水稻中、后期,即8月lO日以后,灰飞虱成虫量逐渐上升,而条纹叶枯病的新增数逐渐下降,这可能与随着水稻生长的老健使得毒的机率逐渐减少有关。  2.3 发生特点 2.3.1 品种问抗性差异明显。2004-2006年对930余块田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豫粳6号、连粳3号及部分糯稻品种发病较重(表1),抗病品种有盐粳1439、204、93538及徐稻3号等。  2.3.2 地域间差距明显。由于地区种植品种、栽培管理的不同,造成地域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不同,如城区南部落谷偏晚,栽插期偏迟,有效减少一代灰飞虱成虫早期虫源迁入,降低了发病程度,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轻;城区北部落谷早,秧田期灰飞虱迁人量大,防治质量不高,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重,平均病穴率较南部高10%。同时,因种植习惯不同,品种差异,发病程度也不相同。 2.3.3 偏施氮肥田块发生重。秧田期及本田前期氮肥施用量过大,致使秧苗氮素含量高,秧苗旺长,易引起灰飞虱传毒危害,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重。  2.4 条纹叶枯病对产量的影响 条纹叶枯病对水稻产量影响十分严重,在大发生情况下,失治田损失可达70%以上(表2),一般田块减产10%左右。  3 影响因素  3.1 品种 受产量及农民种植习惯的影响,沛县豫粳6号种植面积大,占该县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该品种不仅感病,而且成为灰飞虱得毒的毒源,加重了病害的流行,选择抗病品种是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基础条件。  3.2 栽培方式 沛县大面积应用套播方式,使灰飞虱得以直接从稻田转入麦田,灰飞虱成活率大大提高。其次,群体质量栽培的推广,使稻田播量和大田栽插密度大幅度下降,肥水用量不断增加,稀播壮秧促分蘖,为灰飞虱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也使灰飞虱传毒概率显著提高。  3.3 化防质量 水稻中后期用药次数的减少和药剂种类的变化,有利于灰飞虱的生长繁殖。随着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褐飞虱防治策略由“治三压四”调整为“治二压三控四”后,用吡虫啉、扑虱灵等防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使用量明显减少,8月下旬以后基本不再用药,使灰飞虱第4代有近2个月的时间处于失控状态,繁殖倍数大大提高。另外,目前该地区水稻螟虫防治大面积推广使用三唑磷及其复配剂。据研究报道,三唑磷对飞虱的生长发育有刺激作用,能促进其繁殖。田间观察发现,在连续使用三唑磷及其复配剂的地区,灰飞虱繁殖能力有提高的趋势。  3.4 气候 连续暖冬天气条件为灰飞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沛县气象资料,2004-2006年冬季低温阶段比常年高0.5-2℃,-5℃以下极端低温出现少,且低温天气持续时间短,对灰飞虱越冬成活十分有利。  4 防治技术  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是目前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有效的措施,根据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特点,药剂防治的对策是“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前期,保大田后期”。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耐病品种。推广抗耐病的优良品种是控制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的经济有效措施,目前该地区种植的盐粳1439、204、93538以及徐稻3号等优质粳稻品种的抗病性较强,能明显降低危害程度。对抗病性强的品种应积极推广应用,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尽量压缩,可起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4.1.2 适当推迟播期。结合水稻栽培避螟的要求,落谷期宜选在5月5-10日播种,6月15日左右移栽,能有效减少一代灰飞虱成虫早期虫源迁入,有利控制病害发生。 4.1.3 适当增加大田基本苗。在不影响培育壮秧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播种量,以补偿病株死亡之后造成的损失。秧田增加75-150kg/hm2播种量,每公顷大田增加15万-30万株基本苗,对弥补病害的危害损失有较好的作用。 4.1.4 积极推广直播稻、抛秧、机插秧等轻型栽培技术。轻型栽培由于播种期迟,秧龄短,播量多,可有效降低灰飞虱传毒概率。  4.2 化学防治 4.2.1 麦田灰飞虱防治。实施“治麦田,保秧田”措施。即5月上、中旬,结合麦穗蚜防治,每公顷用10%比虫啉300-450g,兼治灰飞虱,减少迁出虫源量。 4.2.2 秧田和本田前期灰飞虱防治。5月底6月初于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高峰期.每公顷施用5%锐劲特SC600-750ml对水喷雾,对灰飞虱成、若虫控制效果明显,可同时防治一代二化螟。该田前期可选用5%锐劲特SC600-750ml或10%吡虫啉300g/hm2对水喷雾防治。防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病害的发生程度。 4.2.3 发病田喷施抗病毒药剂。发病初期,在防治灰飞虱的基础上,可用31%病毒康600g/hm2、1.5%植病灵750-1125g/hm2或50%灭菌成900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隔5-7d再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可减轻病害危害程度。
评论
评论
发 布

《沛县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