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大垄栽培和多层结薯技术要点

时间:2023-02-19 15:24:54 来源:网络 浏览:311次

晒种催芽 种薯于播前15~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15℃,黑暗处平铺2~3层,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每隔2~3天翻动*,使种薯充分见光,催紫芽,当芽长至0.5~1厘米左右时,即可切块,准备播种。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同时淘汰病、烂薯。

种薯切块 切刀用70%酒精或5%来苏儿水消毒,选用健康种薯竖切,每块栽子确保1~2个健壮芽眼。机械播种,每块重40~50克为宜。人工播种,每块重35~40克为宜,为防止病毒传播,提倡整薯播种。

拌种、闷种及种子包衣100公斤种薯用百菌清0.1公斤和1公斤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钼、硼、铜、锌、镁)拌种后,放在通风处1~2天,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实行种薯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杀菌、降低田间发病率,提高出苗率。

2.采用大垄栽培

马铃薯80~90厘米大垄标准化栽培技术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马铃薯生长发育特点总结出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措施。重点推广垄底宽90厘米、垄顶宽40厘米,垄体高25厘米的 “90厘米大垄栽培模式”。该模式垄体土壤结构疏松,供肥能力强,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加结薯率,并具有透光通风,保墒提墒、抗旱防涝,减轻早、晚疫病的发生等优点,有效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及品质,单产可提高50%以上,大薯率可提高20%以上,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3.平衡施肥确保产量

马铃薯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就必须多施肥,如要亩产达到3吨以上,就要亩施肥百斤以上,为了充分发挥肥效和提高肥料利用率,要轻施底肥,重追肥,实行分期施肥,防止浪费肥料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氮、磷、钾三大元素合理搭配,按比例施用。具体做法如下:

增施有机肥 每公顷用腐熟优质有机肥15吨以上做底肥,结合整地*性施入。

底肥 在亩施1立方米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速效肥料。秧苗生长期需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3.4:1:3,在播种时亩施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钾分别为10公斤、3公斤、9公斤,保证秧苗本身一生生长发育需要。

追肥 结薯期,是马铃薯需肥量*多的时期,此时要追肥,以满足块茎膨大需要和防止秧苗因脱肥而早衰。需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1.5:1:3.5,追肥适期,以块茎直径膨大至2~3厘米时为适宜期,即植株生长中心已从营养生长转至生殖生长阶段,在6月20日左右雨季到来之前,于锳地前将三种肥料混匀,施于垄体两侧,施肥后要及时锳地,将肥料覆盖上,防止流失。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用量分别为15公斤、10公斤、30公斤。也可按此比例适当增加或减少,另外也可施用其它肥料,但氮、磷、钾比例不能改变。

叶面追肥 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将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添加微量元素,结合喷施农药进行叶面追肥3~4次,间隔5~7天。

4.实现多层结薯

出苗前耢一遍,提高地温兼有灭草作用。在幼芽顶土时进行*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锳一遍,再锳一犁(少培土)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在发棵期铲二遍锳三遍,多培土,做到垄沟窄、垄顶宽,提墒松土,实现多层结薯,利于块茎膨大。

5.加强病害防治

晚疫病 马铃薯主要病害,6月20日开始,用25%阿米西达500~800倍液喷雾;克露、瑞毒霉1.5公斤/公顷兑水3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连喷5~6次。

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是主要包括普通花叶病、黄斑花叶病、卷叶病、紫顶及皱缩花叶等。防治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如选用合格脱毒种薯和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措施,同时切断传染源,药剂防治蚜虫等。药剂防治可用抗病毒1号或2%菌克毒克300倍液喷雾,都有一定防治效果。

环腐病 选用抗病品种和建立无病留种田,切刀消毒和药剂浸种。切块播种时,切刀用高锰酸钾浓度5ppm消毒,播种前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处理种薯,每100公斤种薯用药粉0.28公斤,加适量干土拌种,苗期拔除病株。

评论
评论
发 布

《马铃薯大垄栽培和多层结薯技术要点》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