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质土壤如何科学的利用?
时间:2024-06-21 01:34:28
来源:网络
浏览:1339次
黏质土壤是指黏粒含量占土壤矿物质颗粒30%以上的土壤,包括轻黏土、中黏土、重黏土和极重黏土,极重黏土的黏粒含量超过60%。黏质土壤含有比较多的铁铝水化氧化物、高岭石、蒙脱石等次生黏土矿物,一般具有比较大的表面积和负电荷,具有比较强的吸持水分和养分离子能力,保水、保肥性好,矿质养分含量比较丰富。但是,黏质土壤的结构常常比较差,尤其是有机质含量比较低的黏质土壤,干时成块且坚硬,湿时成浆,通气孔隙很少,通透性差,耕作比较困难,耕作质量不高。有机物质分解比较慢,含量一般比沙质土壤高。施肥的肥效慢,但稳定且持久,发老苗不发小苗,作物后期易出现徒长、贪青晚熟。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因为这些作物生育期比较长,需要的养分比较多,也需要“稳固”的扎根土壤条件。
过度黏质的土壤显然不利于作物生长,需要进行改良,常用的方法包括:
①客土法:根据黏粒含量,掺入一定量河沙或沙土;
②深翻法:通过深耕的方法,将底层沙质土壤翻上来,与表层黏质土壤混合;
③施用珍珠岩、膨化页岩、岩棉、陶粒、浮石、硅藻土等矿物质沙粒;
④施用有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促进土壤颗粒团聚作用,形成稳定的大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