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猪场建设知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很多没有接触过养殖业的人都以为养猪非常的简单,其实养猪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外,还需要科学的技术,就连猪场的建设都需要合理的安排,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建设一个新的猪场,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猪场建设、气候条件变化、猪场选址、饲料配方和法律法规方向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建设时尽可能减少变数。在规划设计一个新的大型养猪场的初期,需要考虑建设规划的各个方面!
猪场建设成功的因素:
在诸多因素当中,适当的建设和气候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十年来,大多数养猪场在规划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惊讶地发现,即便在一些新建的农场中,也有很多方面做得差强人意,尽管可以将其归结为预算不足,但建造时的妥协可能会对养殖生产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亚洲的气候条件变化多端
亚洲气候多变,经历着各种自然条件变化。冬天北部寒冷干燥,夏天南部炎热潮湿;有些区域还会出现严重的暴风雨和台风,这些都会影响对猪舍建设和气候系统的选择。
新建的农场规模越来越大,而合格的员工却越来越难找;即便是选用高性能遗传基因的品种,也可能会对极端的气候条件比较敏感;在炎热的季节,采食量、生育能力、饲料转化率和热应激等因素都会受到影响,而理想的猪舍建设和气候系统则可以缓解这些生产变动因素。保暖良好的猪舍建设和完善管理的通风系统有助于节约热能并改善猪舍内的空气质量。
保暖效果差或者漏风
如果猪舍保暖效果差或者漏风,在**的情况下能保持温度稳定,但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空气流通性差、有害气体增加、湿度加大,进而增加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保暖效果差或者漏风的猪舍内的冷却系统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功效。
要知道,猪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的需求较为严格,**温和**温的差值相当小,这就是所谓的热中性域,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猪才能表现出最佳的生产性能,而这也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设计农场时,必须要对农场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并利用这些信息设计出的农场规划和室内布局。
众所周知,生产成本中占比例的一项就是饲料成本。应当不断探求有效的饲养策略,寻找提高利用率或减少浪费的方法,改进配方或饲养技术来节约饲料成本,即便是微小的提高,也能带来显著的利润改善。
在新的猪场中配备可追溯性设备,新技术和自动化也变得很重要。信息技术有助于快速收集准确的数据信息,帮助经营者有效地做出经营决策,因此对员工的任职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
有关污染、排放和气味的法规
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推动相应立法的产生,立法内容包括污染、排放、气味、资源和动物福利等。这些立法的内容可能很快就会实施,因此在设计猪场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猪场建设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
一、猪场的选址不合理
1、猪场交通不便
猪场太偏僻,信息闭塞,员工休假无交通工具,增加管理难度,物资(疫苗、饲料、药品)采购成本高。建议在建猪场时猪场偏僻可以,但必须交通要通畅,配备必须的交通工具。
2、过于靠近居民区
猪场距交通要道或居民区太近,不足500m,造成防疫威胁。猪场选址距交通要道或居民区应至少2km。
3、坡度过大
增加了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在转猪时易造成猪蹄损伤。
4、面积不足
造成饲养密度过大,疾病风险压力巨大。一般猪场的生产区面积按每头能繁母猪40~50m2计划,建筑面积按每头能繁母猪16~20m2计划。
5、水源水质
很多猪场饮用地表水,由于居民生活和厂矿企业的影响,水质无法保证。猪只的饮水水质应按人的饮用水质标准执行。
6、供电不足
部分猪场处于偏远农村,电压电流不足,或是猪场用电功率计划不足,影响生产。一般按能繁母猪100~150W/头计划,如果自己加工饲料,还应考虑饲料加工设备的功率。
二、猪场规划设计不合理
1、各功能区的排列布局不合理
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排污区应按风向和地势依次排列。很多小猪场对各功能区的布局很随意,造成生产管理及防疫风险加大。
2、生产工艺设计理念落后
没有按“全出全进”、“小单元”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还是实行一条龙式的工艺流程,一栋猪舍内饲养几个阶段的猪只,舍内常年饲养猪只,无法彻底清洗消毒,增加了防控难度。
3、未实行“雨污分离”
遇到夏秋雨季,大量雨水流入污水池,造成污水处理难。
4、舍间距过小
部分猪场片面的为了追求单位面积养殖量,猪舍间距仅有3~5m,大大小于**舍间距8m的要求,给疾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5、无害化处理不当
多数猪场没有考虑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猪死了找个地方埋了,费时费力,还会污染地下水。猪场应建一个化尸池或焚尸炉,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病猪隔离舍修建过于简陋
致使病猪隔离舍变成猪只淘汰舍。病猪隔离舍应充分考虑到保温、通风、饮水、密度、湿度等条件,为病猪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7、猪舍的修建没有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如冬季要下雪、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地区,还修建全开放式猪舍,如何做好保温工作。修建猪舍时必须把当地夏冬两季气温,作为猪舍建造模式的重要依据。
8、污水池建设不合理
部分猪场的污水池建造容量小或是渗漏严重,污染地下水源或是农田。
三、猪场硬件设施不合理
1、圈舍地面坡度不合理
坡度过大,猪只站立不稳,易摔倒,损伤肢蹄;坡度过小,地面易积尿水,圈舍潮湿卫生差。一般圈舍地面坡度为2%~5%为宜。
2、圈舍地面过于光滑或粗糙
圈舍太光滑,猪只站立不稳,易摔倒,损伤肢蹄;太粗糙,地面清扫不干净,卫生差,猪只易生病。
3、料槽建造不合理
料槽的建造要求呈“︺”或“︼”型,上口宽40cm,底宽20cm,深10cm。部分猪场的料槽内存在直角,由于料在直角处,猪吃不到,会顺着料槽的方向站在槽内采食,使料槽内饲料遭到污染,料槽的卫生也很差。
4、保温设施不健全
部分简易猪场无保温设施,哺乳期及保育期仔猪的保温工作最重要,仔猪休息区应设立保温箱,铺设电热板、挂灯泡,保育猪应有保温设施。
5、降温设施不健全
部分会经历高温季节的猪场无降温设施,降温可采取湿帘、颈部滴水、吊扇、喷雾、排气扇等办法,颈部滴水降温投资小,湿帘看起来投入大,但长期考虑很经济,效果明显。
6、饮水管没有采取隔温措施
夏天高温暴晒,水温可达50℃以上,猪只因水温高而减少饮水量,冬季气温寒冷,水管冻结,水无法流出,都会影响猪的饮用。饮水管外可包一层隔温材料或是水管从舍内通过,可以避免极端气温的影响。
四、一味追求规模,缺乏通盘考虑
(1)猪场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不是做摆设、做样子的,要遵循实用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2)要符合生物安全的规定,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既要防止疾病传人、传出猪场,更重要的是防止疾病在猪场内传播。
(3)不能只追求规模,并不是规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同样的管理水平,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4)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生产。
五、猪舍规模过大
一般情况下,一栋猪舍饲养的猪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除非能够很好地控制猪舍的环境,特别是空气,否则不建议超过500头猪。
目前的趋势是猪越养越大,因此在育肥舍的时间可能会延长3—4周,因此,育肥舍的数量可能需要增加,而且育肥猪在100千克以上时的占地面积要相应增加。
六、猪舍的建筑的质量
有的猪场很豪华,用琉璃瓦,铝合金门窗等,但大部分猪场比较寒酸,能省则省,结果是要经常维修,建设维修成本更高。猪舍要适合养猪,要考虑的是保温、通风和降温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各种阶段的猪感到舒适。
(1)定位栏的硬件不好,造成损伤和生产力下降:配种舍和怀孕舍主要是降温和通风。配种舍顶都要有保温层,墙面也有保温层,并在一端安装湿帘,水帘的厚度一般在12厘米以上,另一端安装风机,湿帘的面积和风机的容量需要根据猪舍的面积计算。另外,降温的能力与猪舍的密闭性能有关,四处漏风的猪舍不容易降温。定位栏要够宽,以利于粪尿的泄漏,保持后躯的洁净。现实情况下,很多母猪躺卧在污水中,造成严重的不适。定位栏的焊接一定要认真,不应留下太多的锐利的边角,防止肢蹄的损伤。
饮水器太高可造成饮水喷到地面上,若位置低于中间,则影响母猪采食,因此建议不安装饮水器,而将水放在料槽内。以保证充足的饮水。
(2)公猪舍的栏位面积太小,不利于公猪的运动:公猪需要运动,因此建议至少每头公猪有10平方米的面积。保温和通风与母猪舍一样。采精栏要安装人员的逃生区,即建立隔栏,只允许人员迅速撤离,而公猪过不去,防止公猪对人的攻击。人工授精实验室应利于清洁,否则可造成精液污染,影响配种。
(3)产房过于潮湿,而且容易损伤仔猪。产床高架,以降低猪舍的温度,而湿度高是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另外,产床的毛刺和锐利的边角更容易损伤仔猪,特别是在吃奶的时候,仔猪前指关节处的皮肤往往有损伤,就容易感染细菌。所以用圆滑的、没有毛刺的漏缝板,或者普通漏缝板安装后用钢制刷子充分打磨,去除毛刺,使之不能造成仔猪的损伤。
(4)保育舍保温不理想。寒冷季节,保育舍保温是重点,保温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热风炉和地暖,也有室内生火炉的,其中最理想的是地暖。但若锅炉太小,不足以将地板加热,特别是夜间,烧锅炉可能不及时,造成白昼的温差增大,对仔猪应激反应比较大。
猪场建设注意事项:
设计猪舍时,事先要考虑以下原则,这些原则都需要生产体制和栏圈来予以保证:
1.“零”混群原则
不允许不同来源的任何混群,这就需要考虑隔离舍的准备。
2.最佳存栏原则
始终保持栏圈的利用,这就需要均衡生产体系的确定。
3.按同龄猪分群原则
不同阶段的猪只不能在一起,这是全出全进的体系基础。
4.保育舍
最需要重点投入的建设内容。出于健康需要,需要考虑到密闭和保温细节。高要求的标准,必须是全出全进设计,全封闭以及全漏缝高架结构。
5.怀孕和配种舍
不需要全出全进,但要求是限位栏结构,便于按照体况饲喂和管理。公猪与待配母猪混合隔架关养。需要提供较大的配种栏并注意地面不能设计太平滑。
6.产房
关系到出生后的健康成活率,要求全出全进、产架栏和全封闭形式。需要有隔热天顶,便于保温和全面冲洗消毒。
7.中大猪(生长、育肥或育成猪)舍
重点只在栏位面积确保和砖墙的结实上,其他都尽可能简单。
猪场建设最忌讳什么?
忌选择场址不当
有的地方建养猪场,出于方便参观学习的想法,将猪场紧靠公路建造。这主要有两点不利,一是因公路白天黑夜人流、车流、物流太频繁,猪场易发生传染病;二是噪声太大,猪整天不得安宁,对猪生长不利。猪场场址的选择,宜离公路100m以外,应远离村庄和畜产品加工厂、来往行人要少、要在住房的下风,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土质当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且水源清洁,取水方便的地方。
忌猪舍配置不佳
安排猪舍时要考虑猪群生产需要。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区,既与母猪舍相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哺乳母猪舍、妊娠母猪舍、育成猪舍、后备猪舍要建在距离猪场大门口稍近一些的地方,以便于运输。
忌猪舍密度过大
有些养猪户为了节省土地、减少投入,猪舍简陋、密集、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和布局,致使猪的饲养密度较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及猪群间相互感染。猪舍之间的距离至少8m以上,中间可种植果树、林木夏季遮荫。
防寒保温还有一个办法是在大的房间里建小间,因为空间越大,空气流通越方便,而保温效果就越差;而如果建了小间,不但小间内空气流通差,
忌建筑模式单一
母猪舍、公猪舍、肥猪舍模式都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不能都建一个样。比如,母猪舍需设护仔间,而其它猪舍就不需要。公猪舍墙壁需坚固些,围墙需高些等。所以,养什么猪,就要建什么猪舍才行。
各类猪舍的构造:
应按猪群的性别、年龄、生产用途,分别建造各种专用猪舍,如公猪舍、母猪舍、保育猪舍、育肥猪舍。
母猪舍:又分为妊娠舍和分娩猪舍。妊娠猪舍可采用群养模式,分娩猪舍常采用分娩栏或产床进行饲养。其猪舍建筑,特别是分娩猪舍由于对温度控制要求高,应注意保温工作。
妊娠猪舍:自然养猪的妊娠猪舍常因发酵垫料的维护管理方便,宜采用大群饲养。可用双列式或单列式结构,其建筑跨度不太大,以自然通风为主。当前比较新兴的使用母猪自动饲喂系统与自然养猪相互结合。
产房:即分娩猪舍。通过自然养猪法,一方面扩大母仔活动范围,一般有如下三种模式:一是母猪、仔猪均在产床上,粪尿流入发酵垫料池。垫料池仅起到分解粪尿的作用。二是产床限制母猪,仔猪可以在产床或垫料池活动。增加了仔猪活动范围,恢复其自然习性。仔猪由于可选择休息、活动区域。三是无限位栏,有饲喂台,母仔均可自由活动。
保育猪舍:两保育床合二为一,中间垫料坑,两边自动饲喂槽添加两个临近阶段的饲料让猪只自由择食。猪只活动面积加大,可以嬉戏,恢复其生物习性。
育肥猪舍: 单列式自然猪舍比较合适,保证阳光充足,猪只活动区域大。
猪舍的布局形式:
猪舍的布局一般是根据地形条件、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而定。目前主要采用单排式、双排式及多排式。
1、单排式猪场 猪舍按一定的间距依次排列成单列,组织比较简单,一边是净道,一边为污道,互不干扰。
2、双排式猪场 猪舍按一定的间距依次排列成两列,其特点是:当猪舍栋数较多时,排列成双列可以缩短纵向深度,布置集中,供料路线两列共用,电网、管网等布置路线短,管理方便,能节省投资和运转费用。
3、多排式猪场 大型猪场可以采用三列式、四列式等多排式布局,但道路组织比较复杂,道路多,主次不易分辨。
自然养猪猪舍因考虑自然通风为主,其跨度比较小(6~9m),如规模较大,就会感觉建筑过于分散,占地较大,并导致道路、管线长度、基建投资费用和日常经营费用的增加。应该在解决通风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跨度(12~18m),使建筑布置更加紧凑。特别是寒冷地区,建筑的合并除缩短道路、管线长度外,还能明显降低建筑的费用(墙面积的减少及采暖费用的降低)。环境控制好的情况下,北方也可采用无间距的联体式猪舍布局。
猪舍设计的基本原则:
自然养猪猪舍设计,也需要事先考虑如下原则,这些原则都需要生产体制和栏圈来予以保证:
一是“零”混群原则 。不允许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这就需要考虑隔离舍的准备。
二是最佳存栏原则。始终保持栏圈的利用,这就需要均衡生产体系的确定。
三是按同龄猪分群原则。不同阶段的猪只不能在一起,这是全出全进的体系基础
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建造一个猪场,首先要考虑选址问题。场址选择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猪场的卫生防疫、猪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关系到养猪的成败和效益以及周围环境的保护。场址选择要考虑综合性因素,如面积、地势、朝向、交通、水源、电源、防疫条件、自然灾害及经济环境等,一般场址选择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地形地势。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以便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合理布置建筑物,减少施工前清理场地的工作量。地势要求高、南向、平坦或有缓坡。如是缓坡,坡度不得大于25,以减少基建投入。
2.农牧结合。农牧结合是山区创办大型猪场,走生态养殖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一个万头猪场每天产生粪尿、污水总量近50吨。这些粪尿如果通过附近的农田、果园、渔塘等自然消化,它是很好的肥料;如果无序乱排放,它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因此,在选址时要考虑周围有农田、果园、渔塘等配套。一般一个万头猪场大约需要80公顷土地才能消化掉粪便。这是最划算、最经济的粪便处理方式,国外的大型牧场也多采用集粪池存放粪尿,定期运送到田野里,当作农作物肥料。
3.交通便利。交通便利对猪场极为重要。一个万头猪场平均一天进出饲料约20吨,每天运出商品猪30头左右,肥料4吨,交通不便会给生产带来巨大困难。此外,交通不便也影响职工的生活和工作。
4.有利于防疫。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规模猪场应建在离城区、居民点、交通干线较远的地方,一般要求离交通要道和居民点1千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5.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猪场需要用水用电,故必须要有水源和电源。万头猪场必须有一个质好、量多而无污染的可靠水源,一般一个万头猪场日用水量150吨~250吨左右。万头猪场有成套的机电设备,包括供水、保温、通风、饲料加工、清洁、消毒、冲洗等设备,加上职工生活用电,一个万头猪场装机容量(饲料加工除外)应有70~100千瓦。如果当地电网不能稳定供电,大型猪场应自备相应的发电机组。
6.场地面积。猪场总占地面积应符合年出栏一头育肥猪占地2.5~4平方米的要求,生产建筑面积应符合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平方米的要求。所以,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规模猪场须占地面积约3.3公顷,生产建筑面积须1公顷(10000平方米)左右。
猪场建设创办条件:
创办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规模化养猪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日销生猪30头、周销生猪210头。
2.有足够的场地——较平整或略带缓坡的山湾地约3.3公顷。
3.有充足可消纳猪粪便的土地资源——周围有农田、果园或渔塘80公顷。
4.有足够的资金——约投资1350万元。
5.有充足的电源和水源——装机容量(饲料加工除外)70~100千瓦,日用水量150~250吨。
6.有方便的饲料来源——日进饲料10吨,周进饲料70吨。
7.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拥有配种、兽医、饲养等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