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饲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正确操作流程,关键就在这几步
时间:2022-12-16 14:56:45
来源:网络
浏览:196次
返饲是猪场为了防控流行性腹泻(PED)等病毒感染类腹泻,采用发病仔猪的胃肠道病料或者腹泻产物饲喂给未发病的妊娠母猪或者后备猪的一种措施。在国内,返饲一直是一种被热议的防控手段,可以说国内的猪场敢于做返饲的不多。议论的焦点就是在返饲的过程中,会不会将其他病毒,如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甚至口蹄疫病毒传播给母猪,造成疾病的爆发。在这种背景下,关于返饲效果的讨论反而成了次要的。到底返饲有没有效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笔者曾与一位常年活跃在欧洲的兽医专家探讨过返饲的问题。他说在欧洲猪场控制PED都是以返饲为主,而且返饲操作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最后一头母猪出现腹泻症状为止。还有一位泰国的教授说,他认为只要30%以上的母猪出现腹泻症状,返饲就是成功的,因为腹泻病毒已经在猪舍内传播开来,感染是肯定的,只是有些母猪可能已经感染过病毒,再次感染只起到了激活记忆细胞的作用,并不出现腹泻。欧洲的猪场不害怕返饲会带来其他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吗?有的国内专家会说,欧洲的病原环境和国内的病原环境怎么比。为什么国内的猪场不能让病原环境简单一点呢?说到底还是生物安全没有做到位。笔者并不是返饲操作的拥趸,但也不认为返饲是多危险的操作。如果要靠返饲让疾病在猪场传播,那么这些病原是怎么到仔猪体内的?当然是母猪传给它们的,母猪体内的病毒在怀孕期没有互相传播吗?既然是病毒,传播性即使没有口蹄疫那么强,在整个怀孕期也足够在整个母猪群传播开来。当然准确的寻找返饲材料对于降低其他不必要的病原的传播风险也是有很大帮助的。1、返饲的基本操作1.返饲材料的选择返饲材料的选择是返饲能否成功的基础和关键。选择表现出明显流行性腹泻症状的7日龄以内的产房仔猪。症状包括,先呕吐再腹泻、身体严重脱水、身体污黄潮湿等。选择活体仔猪,先清洗周身皮肤,洗去皮肤上的消毒剂,避免消毒剂对腹泻病原造成杀伤。然后放血处死仔猪,血液尽量放尽,以确保制作出来的返饲材料适口性好。 2.返饲材料的获取自胸口剖开仔猪,观察仔猪肺部是否呈新鲜的粉红色,如果出现颜色暗淡的情况,则怀疑有其他病原感染,不可作为返饲材料。自上而下观察仔猪主要的内脏器官,要保持完好,无感染的状态。肠壁一般呈半透明状,胃内容物为白色乳凝块,肠道内为黄色的腹泻物。肠系膜保持鲜红色,无乳糜线。如果仔猪肠壁有严重的充血和水肿,肠系膜有乳糜线,则提示不是病毒性感染。选取有典型症状的仔猪胃和肠道,完整剪下,放入混有冰块的盆中。3.返饲样品的制备为了保证病毒的存活,整个制备过程都要在低温的环境下进行。用剪刀将采取的仔猪胃肠尽量剪碎,然后混合冰块放入果汁机中,倒入脱脂奶(一头仔猪的胃肠病料加入250ml的脱脂奶)后绞碎。在绞碎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如果温度太高,要停下来降温。绞好的病料混合物倒入容器内(塑料袋、瓶子等,必须经过紫外线消毒后使用)备用。4.返饲材料的饲喂当猪场比较稳定时,流行性腹泻只是零星的散发,则集中饲喂给后备母猪。当猪场有流行性腹泻感染压力时,或者首次感染时,则对整个母猪群进行返饲,包括断奶母猪、配种1个月后的妊娠母猪和后备猪。哺乳母猪和配种一个月内的母猪不需要饲喂。返饲过后,2-3天内母猪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感染病毒后的正常反应,一般会很快停止,并恢复采食。返饲是猪场出现流行性腹泻问题时的紧急干预方案,真正按照规范选取和制作返饲材料,可以在保证返饲成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避免其他病原的传播。2、流行性腹泻与蓝耳病流行性腹泻在猪场一般是与蓝耳病相伴而生的,蓝耳病不稳定的猪场,流行性腹泻也是阶段性的出现波动,头胎猪高发,猪场内零星散发。所以猪场即使做足了疫苗免疫、返饲以及其他的防控手段,还是无法控制住散发的流行性腹泻。这个时候,猪场就应该考虑蓝耳病这个罪魁祸首了。蓝耳病不稳定的猪场,带毒母猪免疫力低下,返饲和疫苗免疫都无法起到效果。母猪初乳中也没有足够的母源抗体来保护刚出生的仔猪从复杂的产房环境中“全身而退”。猪场蓝耳病的稳定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疫苗免疫和爱乐新控制相结合,特别是在疫苗免疫前后爱乐新的使用,可以充分发挥疫苗免疫的效果,降低疫苗免疫的副作用。一个蓝耳病稳定猪场,其他的疾病,甚至是流行性腹泻都不是难以控制的“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