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引进山羊发生传染性脓疱的诊治
时间:2022-12-20 11:22:40
来源:网络
浏览:155次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以口唇等处皮肤发生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的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 1 发病情况 2003年10月,我县黄陈乡政府,从山东省梁山县某养殖公司引进波杂一代山羊102只,山羊调入前由我县兽医技术人员监督开展了羊口蹄疫、羊四联苗和羊痘的免疫接种工作,检疫手续齐全。山羊经途中运输2日后到达黄陈乡,到达当日夜所有山羊被分给郑山、上五郎、下五郎三村部分农户饲养,次日下午,个别羊出现不食或少食现象,4日内发病86只,其中死亡2只,发病率高达84.3%,病羊全都是4~6月龄羔羊,16只成年羊均未发病,三村饲养的牛、猪、奶山羊均未发病。 2 临床症状 主要在口角、上唇和鼻镜等处相继出现丘疹、水泡、脓疱和痂垢。病羊首先在口角和上唇最先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结节,继而成为小的水泡和脓疱。小泡破溃后形成棕褐色疣状厚痂,口腔粘膜有红圈围绕的灰白水泡,化脓破裂后形成浅的溃疡面,大量流涎。许多羊的口角部浓疱破溃后,肉芽组织增生呈桑椹状硬痂,病羊口唇肿大,采食受到影响。乳房、外阴和蹄部未发现症状。 3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尤其是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口角周围的增生性桑椹状痂垢,结合调入前其它疫病免疫情况,诊断为羊传染性脓疱。 4 防治措施 4.1 隔离病羊 将所有调入羊与本村饲养的家畜隔离,病羊与假定健康羊隔离单独喂养。对病羊所污染的场所、用具等用消毒杀星(主要成份C22H48NBr,浓度5%)喷洒消毒。 4.2 对所有养羊户院落出入口和村庄道路入口处用鲜生石灰铺盖,对出入人、畜和车辆消毒,严禁发病期间山羊、绵羊的出入。 4.3 对病羊加强饲养管理,喂给切碎的青绿饲料和柔软易消化的干草,并适当加大精料喂给量,防止营养不足而使体质衰弱。 4.4 对症治疗:病初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和鼻镜创面,发生糜烂和溃疡时用5%碘酊涂擦患处,并撒布冰硼散。有全身反应者,用青霉素80~160万u,链霉素100万u,1次肌肉注射,连用3~5日。12日后,86只病羊除2只发病死之外,其余全部康复。 5 体会与讨论 5.1 经调查了解,山东梁山确有地方性羊传染性脓疱,大多发病在春季,这次调羊时间已进入晚秋10月,故未引起技术人员重视。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病羊或带毒羊引入所致,因此引进羊前,必须对当地疫病流行情况详细了解,并查阅当地兽医部门疫病志,掌握第一手资料,一般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只及其产品。购入羊时不仅要加强检疫,调入后还应将羊隔离饲养两周后确认安全,方可混群饲养。 5.2 该病的传播主要是由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该乡调入的羊大部分为羔羊,由于羔羊出牙时受损伤最容易感染,因此,要注意保护羔羊皮肤和粘膜,防止其受到损伤,不要喂带芒刺的饲草,加喂食盐,以减少啃墙啃土受伤。 5.3 该病流行区可用疫苗预防。使用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在健康羊股内侧划痕接种免疫效果较好,口唇接种不良反应较重。 5.4 发病时要搞好污染环境的消毒。特别注意厩舍、饲养管理用具、病羊体表和蹄部的消毒。病羊应在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5.5 虽然该病死亡率低,但发病部位在口腔,影响采食,延缓生长;同时传染性强,防治期间浪费人力和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