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病:李氏杆菌病

时间:2022-12-20 11:22:46 来源:网络 浏览:135次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可分为子宫炎型、败血型和脑炎型。在家畜中,绵羊的李氏杆菌病最为常见,并几乎全为脑炎型,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绵羊都可患病;败血型间或发生于10日龄以下的羔羊;子宫炎型多发生于怀孕最后两个月的头胎绵羊。山羊的病型与绵羊的相同。除羊外,本病也发生于猪和家兔,其次为牛、家禽、犬和猫,马极为少见。人可感染发病。多呈散发性,偶呈地方性流行。许多野兽、野禽和啮齿动物尤其是鼠类都易感染,且常为本菌的贮存宿主。饲喂青贮饲料偶可引起本病。[病原]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小杆菌,长1-3μm,宽约0.5μm,在抹片中单个散在、两个并列或排列成V形。本菌对pH5.o以下缺乏耐受性,对食盐和热耐受性强,巴氏消毒法不能杀灭,但一般消毒药易使其灭活。[发病机理]脑炎型的发病机理与本菌对脑干有亲和力有关,尤其是延脑与桥脑。这种特异性定位可能是病原菌从口黏膜和头部的伤口入侵,上行性引起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分支的炎症,最后神经炎蔓延至脑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并使其功能扰乱。在败血型和子宫炎型,病原的入侵途径是消化道,可能还有鼻黏膜、眼结膜和受损伤的皮肤。经淋巴管和血管扩散。胎儿则系经脐静脉通过胎盘而感染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子宫炎型:常伴有流产和胎盘滞留,但子宫内的微生物和炎症很快消失。胎儿死亡和流产是因为微生物侵入胎盘,进而侵入胎儿引起败血症所致。胎盘病变显著,绒毛上皮坏死,顶端附有内含细菌的脓性渗出物。在子宫内早期死亡的胎儿,自溶常掩盖了轻微的败血性病变,如胃肠黏膜充血,气管黏膜、心外膜和淋巴结出血,卡他性肺炎以及肝和脾等的变性和坏死灶。在子宫内后期死亡和流产的胎儿,由于病变已充分发展,不易为自溶所掩盖,故常在肝脏、有时在脾脏和肺脏可见到粟粒性坏死灶。脑炎型:发生于较大的动物,主要症状为头颈一侧性麻痹,故弯向对侧;转圈运动,不能强使改变;有的角弓反张,卧地,昏迷等。剖检时一般无眼观病变。组织学检查时,在脑桥、中脑和延脑可见典型的微脓肿与淋巴细胞性管套。微脓肿起始于小胶质细胞结节和少量中性粒细胞聚集,继而结节中心液化和个性粒细胞明显浸润。这种化脓灶很局限,扩展不大,但却散布于整个白质。胶质结节和局部化脓灶周围的实质可能没有变化,但白质常有较大范围的水肿,其间散在多少不一的个性粒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常见到局部软化灶,后者也可能融合。软化灶与血管炎、血栓性栓塞及血管周管套形成所致的血管闭塞有关。血管周围管套明显,主要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也杂有少量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败血型:精神沉郁,轻热,流涎、流泪、流鼻液,不听驱使,吃食、吞咽缓慢。病程短,死亡快。剖检见脾脏肿大、肝粟粒状坏死灶、心外膜出血、脑膜充血、出血性结膜炎和黏脓性的鼻炎。[诊断]脑炎型李氏杆菌病,可根据典型的病理组织变化做出诊断。败血型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必须从病变脏器取材、培养、检查细菌。子宫炎型的诊断,只有在胎儿和胎膜中找到细菌,才能确诊。李氏杆菌病时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据此,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防治]严格防疫制度。不从有病地区引入羊、牛或其他家畜。驱除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由于本病可感染人,故畜牧兽医人员应注意保护。本病的治疗可用链霉素,病初也可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
评论
评论
发 布

《羊传染病:李氏杆菌病》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