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

时间:2022-12-20 11:23:01 来源:网络 浏览:106次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小鸭,可导致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我市某种鸭场的发病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种鸭场于2005年6月19日从山东购进鸭苗3000余只,6月27日下雨,雏鸭于6月28日发病,开始瘫痪30~40只,死亡5~6只,到第2天瘫痪数量明显增多,死亡在20只左右,曾用庆大霉素饮水、氟哌酸拌料,疫情未得到控制,就诊时发病率为15%,死亡率为5%。    2 发病原因    由于该场在进鸭苗前未对房屋进行彻底检查,鸭舍内漏雨,使舍内地面潮湿,病原菌容易存活,致使发生浆膜炎。    3 临床症状    采食量下降,嗜眠、缩颈,眼鼻有分泌物,有的甚至眼睛被糊住,有的鼻窦肿胀,脚软不愿走动,排绿色或黄绿色稀薄粪便,多数病鸭出现共济失调,不能站立,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    4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鸭,心包、气囊、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性薄膜;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肺瘀血水肿,肝肿大,质地较脆呈土黄色;鼻窦腔内有灰白色豆腐渣样渗出物;脑膜充血、出血。    5 实验室诊断    5.1 镜检取病死鸭的肝脏、脑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瑞氏染色镜检可见有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5.2 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取病死鸭的肝脏和脑组织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分别在37℃恒温箱和37℃;烛缸中培养24h,在麦康凯平板上无菌落出现,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产生圆形、光滑、湿润、微隆起、半透明露珠状的小菌落,不溶血。将培养物涂片镜检,与病料抹片相同。    5.3 荧光抗体检查取肝或脑组织作涂片,火焰固定,用特异的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黄绿色环状结构,多为单个散在。    5.4 药敏试验该菌对红霉素、阿莫西林和丁胺卡那霉素高敏,对新霉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有抵抗力。    6 治疗    通过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6.1 改善饲养环境,注意通风,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干净的垫料。    6.2 增强雏鸭的抵抗力,用多种维生素加倍拌料,速补饮水。    6.3 定期消毒,最好用2~3种消毒药交替使用,每天1次喷雾消毒,连续7天。    6.4 阿莫西林按0.025%整群饮水,丁胺卡那霉素按0.05%拌料,连用3天;用1∶1600的百毒杀饮水消毒2次/周。    经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3天,死亡停止,5天恢复正常。
评论
评论
发 布

《种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