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几种常见线虫病的诊治
时间:2022-12-20 11:24:22
来源:网络
浏览:122次
线虫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因其形态圆形线状而得名,放养鸡群常普遍感染。主要导致雏鸡发病,造成饲料报酬的下降。成鸡是线虫病的携带者和传播者,一般不发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下降。寄生在鸡体内的线虫主要有鸡蛔虫、比翼线虫、胃线虫、异刺线虫、毛细线虫等。 1 鸡蛔虫 1.1 病原形态特征 鸡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线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三个唇片。雄虫长26~70mm,尾端向腹面弯曲,有2根近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65~110mm,尾端尖而直。虫卵呈深灰色,椭圆形,卵壳厚。虫卵大小为70~90μm×47~51μm。 1.2 流行病学 雌虫在鸡的小肠内产卵,随鸡粪排到体外。虫卵抗逆力很强,在适宜条件下,约经10天发育为含感染性幼虫的虫卵,在土壤内生存6个月仍具感染能力。鸡因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幼虫在鸡胃内脱掉卵壳进入小肠,钻入肠黏膜内,经血液循环和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35~50天。除小肠外,在鸡的腺胃和肌胃内,有时也有大量虫体寄生。3~4月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染和发病。 1.3 临床症状 感染的雏鸡表现为生长缓慢、羽毛松乱、行动迟缓、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消瘦、下痢、贫血、黏膜和鸡冠苍白等症,最终可因衰弱而死亡。大量感染者可造成肠堵塞而死亡。 1.4 病变检查 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可发现大量虫卵,尸体剖检在小肠内发现有大量虫体便可确诊。由于其虫体大,特征明显,不会与其他虫体混淆。 1.5 实验室诊断 小肠黏膜发炎、出血,肠壁上有颗粒状化脓灶或结节。严重感染时可见大量虫体聚集,相互缠结,引起肠阻塞,甚至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 1.6 防治措施 1.6.1 综合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饲料;做好鸡群的定期预防性驱虫,每年2~3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 1.6.2 药物治疗 ①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mg,一次内服。②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20~30mg,一次内服。 2 比翼线虫病 2.1 病原形态特征 本病又称交合虫病、开嘴虫病、张口线虫病,其病原属比翼科比翼属,寄生于鸡的气管内。虫体因吸血而呈红色。雌虫大于雄虫,主要有斯克里亚平比翼线虫和气管比翼线虫。虫卵大小为78~110μm×43~46μm。危害幼鸡,死亡率极高。 2.2 流行病学 雌虫在气管内产卵,卵随气管黏液到口腔,或被咳出,或被咽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条件下,虫卵约经3天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再被蚯蚓、蛞蝓、蜗牛、蝇类及其他节肢动物等吞食,在其肌肉内形成包囊而具有感染鸡的能力。鸡因吞食了这些动物被感染,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流移行到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和气管,于感染后18~20天发育为成虫并产卵。 2.3 临床症状 病鸡不断伸颈、张嘴呼吸,并能听到呼气声,头部左右摇甩,以排出口腔内的黏性分泌物,有时可见虫体。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消瘦,口内充满泡沫性唾液。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本病主要危害幼鸡,死亡率几乎达100%。 2.4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结合粪便或口腔黏液检查见有虫卵或虫体,剖检病鸡在气管或喉头附近发现虫体可确诊。 2.5 病变检查 可见肺瘀血、水肿和肺炎等病变;气管黏膜上有虫体附着及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气管黏膜潮红,表面有带血黏液覆盖。 2.6 防治措施 2.6.1 综合预防 管理措施同鸡蛔虫病;杀灭蛞蝓、蜗牛等中间宿主;定期对鸡群体进行预防性驱虫;发现病鸡及时隔离。 2.6.2 药物治疗 同鸡蛔虫病。 3 胃线虫病 3.1 病原形态特征 鸡胃线虫病是由华首科华首属和四棱科四棱属的线虫寄生于鸡的食道、腺胃、肌胃和小肠内引起的。 3.1.1 斧钩华首线虫 虫体前部有4条饰带,由前向后延伸,几乎达到虫体后部,但不折回亦不相互吻合。雄虫长9~14mm,雌虫长16~19mm。虫卵大小为40~45μm×24~27μm。寄生于鸡的肌胃角质膜下。中间宿主为蚱蜢、象鼻虫和赤拟谷盗。 3.1.2 旋形华首线虫 虫体常卷曲呈螺旋状,前部的4条饰带,由前向后,在食道中部折回,也不吻合。雄虫长7~8.3mm,雌虫长9~10.2mm。虫卵大小为33~40μm×18~25μm。寄生于鸡的腺胃和食道,偶尔可寄生于小肠。中间宿主为鼠妇(潮虫)。 3.1.3 美洲四棱线虫 虫体无饰带,雄虫纤细,长5~5.5mm;雌虫血红色,长3.5~4mm,宽3mm,在纵线部位形成4条纵沟。虫卵大小为42~50μm×24μm。寄生于鸡腺胃内。中间宿主为蚱蜢和德国小蜚蠊(蟑螂)。 3.2 流行病学 以上3种线虫的流行基本相似:雌虫在寄生部位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吞入后,经20~40天发育成感染性幼虫,家鸡因吃这些动物而感染。在鸡胃内,中间宿主被消化而释放出幼虫,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约经27~35天发育为成虫。 3.3 临床症状 虫体寄生量小时症状不明显,但大量虫体寄生时,则翅膀下垂,羽毛蓬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无精打采,消瘦,下痢,贫血。雏鸡生长发育缓慢,严重者可因胃溃疡或胃穿孔而死亡。 3.4 实验室诊断 显微镜检查粪便查到虫卵,并在腺胃腔内或肌胃角质层下查到虫体可确诊。 3.5 病变检查 剖检发现胃壁发炎、增厚,有溃疡灶。 3.6 防治措施 3.6.1 综合预防 管理措施同鸡蛔虫病;消灭中间宿主,可用0.005%敌杀死或0.0067%杀灭菊酯水悬液喷洒鸡舍各处;满1月龄的雏鸡可作预防性驱虫1次。 3.6.2 药物治疗 同鸡蛔虫病。 4 异刺线虫病 4.1 病原形态特征 异刺线虫病又称盲肠虫病,是由异刺科异刺属的异刺线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虫体较小,呈白色,头端略向背面弯曲,食道末端有一膨大的食道球,长约10mm,头端向背侧弯曲,尾部尖且直。虫卵呈灰褐色,椭圆形,大小为65~80μm×35~46μm,卵壳厚,内含一个胚细胞,卵的一端较明亮,可区别于鸡蛔虫卵。本病在鸡群中普遍发生。 4.2 流行病学 成熟雌虫在盲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于外界,在适宜条件下,约经2周发育成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在盲肠内而发育为成虫,共需24~30天。此外,异刺线虫卵常因感染组织滴虫而使鸡并发组织滴虫病。 4.3 临床症状 病鸡消化机能减退而食欲不振,下痢,贫血,雏鸡发育受阻,消瘦,逐渐衰竭而死亡。 4.4 实验室诊断 检查粪便发现虫卵,或剖检在盲肠内查到虫体均可确诊。 4.5 病变检查 心脏为暗红色,其内充满血凝块;肺瘀血,肝脏呈土黄色,胆囊周围为黄绿色;小肠肠壁增厚,盲肠肿大,盲肠壁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溃疡痕迹,盲肠末端黏膜密布出血点。 4.6 防治措施 同鸡蛔虫病。 5 毛细线虫病 5.1 病原形态特征 鸡毛细线虫病是由毛首科毛细线虫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禽类消化道引起的。我国普遍发生,严重时可致鸡死亡。 5.1.1 有轮毛细线虫 前端有一球状角皮膨大。雄虫长15~25mm,雌虫长25~60mm。寄生于鸡的嗉囊和食道。中间宿主为蚯蚓。 5.1.2 鸽毛细线虫 雄虫长8.6~10mm,雌虫长10~12mm。寄生于鸡的小肠,属直接型发育。 5.1.3 膨尾毛细线虫 雄虫长9~14mm,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大而明显的伞膜;雌虫长14~26mm。寄生于鸡的小肠。中间宿主为蚯蚓。 5.2 流行病学 雌虫在寄生部位产卵,虫卵随禽粪便排到外界,或在中间寄主体内发育成具有感染性阶段,被鸡吞入后,幼虫逸出,进入寄生部位黏膜内。从卵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 5.3 临床症状 患鸡精神委靡,头下垂;食欲不振,常作吞咽动作,消瘦,下痢,贫血,严重者均可发生死亡。 5.4 实验室诊断 检查粪便发现虫卵,或剖检寄生部位查到虫体均可确诊。 5.5 病变检查 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发炎、增厚,黏膜表面覆盖有絮状渗出物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黏膜溶解、脱落甚至坏死。病变程度的轻重因虫体寄生的多少而不同。 5.6 防治措施 5.6.1 综合预防 同鸡蛔虫病。 5.6.2 药物治疗 ①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0~30mg,一次内服。②甲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0~30mg,一次内服。③甲氧啶:按每千克体重200m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10%溶液,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