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治蜜蜂白垩病
时间:2022-12-20 11:11:47
来源:网络
浏览:248次
被列为国家检疫对象的蜜蜂白垩病,是一种由蜜蜂球囊菌寄生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1992年此病曾给我国养蜂业带来巨大损失。该病是一种顽固的真菌性病害,蜜蜂幼虫是其较为专一的寄主,蜂箱内幼虫区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5℃,湿度在80-90度之间,加上营养丰富的蜂蜜、花粉,非常适合其生长。由于此病的潜伏期一般不太长,而且具有发病快、难根治、传播渠道广等特点,在防治上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平时要做好蜂箱及蜂群的消毒工作,作好病情记录,及时隔离病群,以免造成重复感染。在蜂群管理上要做到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切忌养“稀蜂”,以提高蜂群的整体抗病性。不作无目的的查峰,尽量少干扰惊动蜂群。不能在蜂群之间随意调动蜂脾,不购买和出卖病蜂,不用来路不明的饲料喂蜂,对购来的花粉喂蜂时,花粉必须用γ射线消毒,病蜂、病脾、病箱、场地消毒要彻底,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用药问题上要慎重。由于此病蔓延迅速,又无特效药物,对别人的经验要先试后用。目前在药物的使用上主要使用碱性药物,如“大黄苏打片”,澄清的石灰水和口服苏打片都有较好的药效。因为真菌丝对碱敏感,在酸性溶液中较适合,所以酸碱中和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用种问题上,要选用抗病性强的蜂种来更换易染病蜂种,特别要选育那些在病场中终年不被感染的品种育王并做好隔离交尾,以提高整体抗病性。同时还要做好病情通报和加强对流动放蜂的检疫,不使病害入境和出境,做好病蜂的隔离治疗工作,对病害特别严重已无望治愈的蜂群和巢脾要烧掉就地深埋,力求避免引起更大的流行。该病的发生、发展、流行和久治不愈同下面几种因素有重要关系:一、环境因素。任何病菌的滋生与蔓延都离不开环境这一重要条件,而白垩病菌的孢子具有近20年的潜伏期,它又是一种酸性真菌,喜高温高湿,一旦条件具备就会迅速复发,而干燥、通风、向阳的环境,该病发生就轻。二、蜂群过弱、清巢能力差。幼虫饲喂不足、营养差、体质弱的蜂群易发病。三、用药单一。使病菌产生抗性。四、场地、蜂群消毒不严,饲料和蜂具交叉传染以及蜂王的因素。因此,要使白垩病得到控制,适宜的环境、充足的饲料、科学的管理和优良的蜂王是其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