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的习性简析

时间:2022-12-20 11:12:28 来源:网络 浏览:126次
蜥蜴是变温动物,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蜥蜴的变色能加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我国的树蜥与龙蜥多数也有变色能力,其中变色树蜥(Calotsversicolor)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通身颜色变浅而头颈部发红,当转入阴湿地方后,红色逐渐消失,通身颜色逐渐变暗。蜥蜴的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它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大多数蜥蜴是不会发声的。壁虎类是一个例外,不少种类都可以发出宏亮的声音。蛤蚧鸣声数米之外可闻。壁虎的叫声并不是寻偶的表示,可能是一种警戒或占有领域的信号。多数种类蜥蜴系卵生,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杖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壁虎科的卵略近圆形,卵壳钙质较多,壳硬而脆。其他各种蜥蜴的卵多为长椭圆形,壳革质而柔韧。有的蜥蜴卵在母体输卵管后段(“子宫”)就开始发育,直到产出仔蜥,叫做卵胎生。石龙子科中不少种类为卵胎生,其余各科蜥蜴多为卵生。同一属中有的种类为卵生,另一些种类则为卵胎生。譬如南蜥属中多线南蜥为卵胎生,多凌南蜥为卵生。又如滑蜥属中两个相近种秦岭滑蜥为卵胎生,而康定滑蜥却为卵生。我国特产动物鳄蜥在当年年底仔蜥就在母体输卵管内发育成熟,但延滞到第二年5月才产生母体外。解剖怀孕后期的鳄蜥,成熟仔蜥已无卵黄,而母体输卵管壁布满微血管网。可能发育后期的仔蜥依靠母体提供营养,应属于少数胎生蜥蜴之一。蜥蜴一般每年繁殖一次。但在热带温暖潮湿环境的一些种类,如岛蜥、多线南蜥、蝎虎、疣尾蜥虎与截趾虎等则终年都可繁殖。蜥蜴的寿命主要根据动物园饲养的资料,飞蜥2~3年,岛蜥4年,多线南蜥5年,巨蜥12年,毒蜥25年,最长的纪录大概是一种蛇蜥54年。这些数字并不完全反映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只可能作一参考。
评论
评论
发 布

《蜥蜴的习性简析》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