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八项措施(2)
时间:2022-11-23 14:18:16
来源:网络
浏览:215次
五、掌握好育雏期间的温度、湿度与通风。育雏期的温度要求高而稳定,严禁忽高忽低。最适宜的温度为:1~3日龄38~39摄氏度,4~6日龄36~37摄氏度,7~10日龄35摄氏度,10~20日龄32~33摄氏度,20日龄以后以30摄氏度为宜。温度计的高度以底部与鹑背部相平,在育雏过程中,不能单看温度计所示温度的高低,还要看雏鹑的精神状态,雏鹑打堆、挤到一块,说明温度低,雏鹑趴成一片昏睡说明温度高,有吃食的,有休息的,分布均匀说明温度合适。为防止雏鹑脱水,1~5日龄育雏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百分之6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保持在百分之50~55即可。如室内湿度过高易引起病原微生物孳生,饲料霉变造成肠道病发生。湿度过低易引起雏鹑脱水和呼吸道病症,可通过地面洒水的方式来调节湿度。通风是保证雏鹑体质的重要条件之一,掌握在工作人员感到身体舒适便可以了。六、合理的光照制度。一般1~10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大一些便于雏鹑采食和饮水,以100瓦白炽灯为宜,特别在5日龄前绝对不允许长时间停电。20日龄后可换用40瓦白炽灯,光照时间掌握在20小时。七、保持清洁的育雏环境。雏鹑所用一切用具,经常清洁消毒,雏鹑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每天清理粪便,清洗饮水器。八、转群。20日龄后雏鹑便可从育雏笼转入成鹑笼。在上成鹑笼前三天,可将大笼用的料槽、水槽挂入育雏笼内提前适应,成鹑笼的温度要和育雏室的温度相同。成鹑笼的料槽水槽要相应低一些以便雏鹑采食和饮水。上笼结束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电解多维等来提高雏鹑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