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繁殖技术:孵化
时间:2022-11-21 22:58:19
来源:网络
浏览:143次
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鹌鹑,每产一窝蛋就停止产蛋,开始抱窝。人工饲养的鹌鹑,由于人们的驯化和定向选育,产蛋量大大提高,但也丧失了就巢性。必须通过人工孵化或由家鸡代孵才能繁殖。1.自然孵化家庭小规模饲养鹌鹑,可采取自然孵化法。常用体型较小、就巢性能好的母鸡代孵。用母鸡代孵,一次可入孵种蛋30-35枚。母鸡代孵时,在早、晚各喂一次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在孵化前期,母鸡离巢吃食排粪时,如气温较低,在巢上应盖毯子,以保温;如气温较高,或在孵化后期,可不盖,以起到凉蛋作用。也可用鸽子代孵,每次6-8枚。鹌鹑出雏后,应及时把雏鹌鹑取出,放到育雏器中育雏。如不及时取走,可能会被代孵母鸡压死或踩伤。如气温低,也可能被冻死。2.人工孵化规模化饲养鹌鹑,一般采用人工孵化方法。人工孵化鹌鹑的方法和所需条件,大致与孵化家鸡蛋相似。但因鹌鹑蛋的蛋壳较薄,质地较脆,在孵化过程中,要细心操作。人工孵化的关键是严格控制和灵活掌握好温度、湿度、翻蛋、凉蛋、通风、出雏等几个环节。在孵化过程中,对这些环境都不能忽视,如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出问题,就可能造成损失。(1)孵化方法人工孵化方法有炕孵法、缸孵法、煤油灯孵化、孵化器孵化等几种。这些孵化方法,孵化原理基本一样,只要操作得当,都可获得较好的孵化效果。孵化器孵化比较方便,有电源的地方,大多采用此法。孵化鹌鹑的孵化器,与孵化禽蛋的孵化器基本相同,因此可用禽蛋孵化器来孵化鹌鹑,区别仅是因鹌鹑蛋较小而用不同的蛋盘。市售的孵化器的种类和型号较多,根据蛋容量的大小可分为小、中、大、超大型等4类;按箱体的形状,分为平式、平面分层式、柜式等几种。各饲养者根据饲养规模选购。(2)孵化前的准备种蛋的选择:种蛋应新鲜,一般应选用5天以内所产的蛋,最多不能超过7天。种蛋的大小要适中,蛋形正常。蛋用型鹌鹑种蛋重10.5-12克,肉用型种蛋重14-17克。不能选各种畸形蛋。种蛋蛋壳应坚实,壳色正常。最好选用开产后4-8个月的种蛋。种蛋的保存:种蛋应在15-18℃、相对湿度为75%的室内蛋盘中贮存,每天翻蛋一次。如种蛋数量大,最好有专用蛋库。做好消毒工作。孵化前,应对种蛋进行消毒,以控制某些疾病、消灭病原微生物。消毒方法可参阅《山鸡》部分的种蛋消毒内容。此外,孵化前对孵化室和孵化器也应进行消毒。要检查孵化器的设备是否完好,检查后开启孵化器,试温1-2天。如一切正常,才可入孵。(3)孵化条件温度: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之一,可采用恒温孵化或变温孵化。若孵化器是分批入蛋的,要采取恒温孵化,温度为37.8℃,孵化室的温度一般为20-25℃。如采用变温孵化,应掌握前高、中平、后低。在孵化初期,需较高温度;随着胚胎日期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到后期,因胚胎自身产生大量生理热,孵化温度可再低些。湿度:鹌鹑蛋壳较薄又疏松,水分蒸发快,控制湿度非常重要。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55%-70%,总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平”。翻蛋:在孵化过程中翻蛋,有助于胚胎活动、变换位置和调节温度,使蛋的各部位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因此,翻蛋也是孵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入孵后第1-15天,每隔2-4小时翻蛋一次,角度以90度为宜。要做好翻蛋的各种记录,如翻蛋时间、孵化器的温度和湿度、孵化器运转是否正常等。通风:胚胎的发育需要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孵化室应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控制孵化器的进气孔和排气孔的开闭来调节孵化器的通风。通常在孵化的头1-2天,关闭气孔,以后逐渐开启,到出雏时开到最大。照蛋:在孵化期间一般要照蛋1-2次。约在孵化的第7天进行第一次照蛋,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和种蛋是否受精,取出无精蛋和死精蛋。发育正常的胚胎,气室透明,其他部分呈淡红色。二照在入孵后的第12-13天进行,目的是挑出死胚蛋。发育正常的胚胎汽室变宽,其余部分呈暗色。两端发亮的为死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