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口吸虫病致鱼死亡实例分析

时间:2022-12-20 11:14:09 来源:网络 浏览:122次
    复口吸虫病第一中间寄主是螺,第二中间寄主是鱼,终末寄主是水鸟,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由于受以上发病条件的限制,所以此病不具有普遍性。20世纪70年代复口吸虫病在我市的一些山区水库鱼池时有发生,那时主要危害草鱼种和鲢鱼种,其症状轻,主要表现弯体、白内障和掉眼睛,死亡率低。20世纪80~90年代此病几乎没有发生。进入2000年后复口吸虫病例明显增加,并且危害严重,对鲢鱼种在1~2小时内即造成急性死亡。本文对此进行了报道,供参考。    一、发病鱼池条件    患病鱼池为我市东部某中型水库边缘修建的库湾,面积为50亩,平均水深2.5米,水源为大库水。库湾中间有一小岛将东西各分成一汊,环境较为僻静,岛上树林内常有水鸟活动,库湾边缘水草丛生,水中有环棱螺分布。该库湾的放养模式为主养鲤鱼种,并配养适量鲢鱼种,数量按常规放养。    二、发病鱼症状    死鱼的种类为配养的鲢鱼种,规格在7.2厘米左右,死鱼高峰从清晨5点开始至7点结束,即死鱼高峰为2小时,以后只有零星死鱼,延续2~3天,计死鱼4000余尾(80%以上的死鱼为开始的2小时之内)。病鱼症状主要表现为急速上下游窜、挣扎、鱼体颤动、侧卧旋转或侧卧振颤,直至死亡。死鱼头部充血的很少,有大约5%的鲢鱼体部弯曲。    三、病原体检查    镜下检查,将鱼眼取出,放在培养皿中,并加入少许清水,用镊子将水晶体放入水中捣碎,静止片刻,肉眼可见培养皿中有白色透明小点在水中缓慢移动,将其用吸管吸出放在低倍镜下观其形态,和有关资料对复口吸虫囊蚴的描述相似。从刚死去的鱼随机取样在水晶体均可查到数量不等的囊蚴。对鱼体表、鳃及内脏等部位进行镜检,有些零星寄生虫如指环虫、车轮虫等,不会对鱼构成威胁。根据以上池塘条件和患病鱼的症状以及囊蚴的检出,可以确诊为复口吸虫病。    四、讨论    1.据报道复口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一般为静水椎实螺,我市未发现此螺,20世纪70年代主要以萝卜螺属为主。80年代中期浙江养鱼技工从他们家乡引进环棱螺属,由于此螺适应性强,繁殖快,在鱼种的互相运输中,很快在各水库、池塘传播并大量繁殖,成为我市螺类的优势种群。由于环棱螺大量繁殖,加上近年野生水鸟数量逐年增多,这都增加了复口吸虫病的发生机率。    2.值得注意的是几例鲢鱼种患复口吸虫病的发病时间都是7月份的清晨5点左右开始至7点结束,即死鱼高峰只有2个小时,此时正是鱼池易缺氧时刻,也是鲢鱼易在水面寻食的时间。而尾蚴通常也是在水的上层活动,清晨无风时复口吸虫侵入鱼体,可能这是“最佳”时刻,这是否是复口吸虫尾蚴侵入鱼体的共有现象,还有待探讨。    3.复口吸虫一旦感染鱼苗后,很难治疗。只有切断生活史的某一环节才能控制和预防此病的发生,目前共认的预防办法是消灭鱼池中的螺,也可用水草扎成把放入池中,第二天取出,连续数天,可将螺取出大部分。对于吃食性鱼类的治疗,可内服二丁基氧化锡,每100千克鱼体重一次用量25克,连用5天。
评论
评论
发 布

《复口吸虫病致鱼死亡实例分析》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