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的健康生态养殖(一)
时间:2022-12-20 11:16:00
来源:网络
浏览:167次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海岸线长,尤其是东西两翼地区及深圳大亚湾,具有发展海水养殖业特别是对虾等海水虾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省对虾养殖业从80年代起开始发展,进入90年代后,发展更加迅猛,对于促进我省的水产养殖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1999年暴发对虾病毒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虾农的积极性。水产科技工作者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套对虾的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现将这套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池建造与老虾池改造 1?虾池的建造:在风浪小、潮流缓的港湾,可将虾池建在低潮区,以便能尽量利用潮差排水以节省能源;在风浪较大、潮流较急的海区,应将虾池建得高些。建池应因地制宜,既可围堵,亦可挖掘。 为了抵御台风的侵蚀,防浪堤的堤坝要比当地历年最高潮位高出1米以上,坝顶宽度3~6米,近海面坡度为1∶3~5,并用砌石护坡,内坡为1∶2~3,搞好绿化,植树种草。 新建的虾池应要求有利于有机物(残饵、粪便等)集聚及排除,有利于进排水及水质管理,有利于对虾收获及其它养殖管理工作。 虾池面积以8~15亩为宜,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前两种的四角最好建成圆形,以利于池水循环,池水深1.5~2米,池底以0.2%~0.3%的比降向排水闸或虾池中央(排水口设于池中央的虾池)倾斜。池堤顶宽2~3米,堤顶高出水位0.5米,池堤坡度为1∶2~2.5,不宜太陡。 在海水进入养殖池之前须经过滤消毒,故应配蓄水池,用以海水、淡水的消毒和盐度的调节,其容积最好能占养殖总水体的1/3,最好分为2个,以便轮用。 有条件的养虾场石建水质处理池,以便虾池排出的废水能在水质处理池中得到沉淀和净化后再排出大海,以免污染海区环境。 养虾场的进、排水渠道必须是独立的系统。进、排水应尽量远离,不得混合,以利于防病和减少虾池的自身污染。 进、排水一种是在虾池的两端建筑进水闸和排水闸,另一种是将排水口建在池中央,聚集于池中部的有机物通过中央排污口排出虾池。 2?老虾池的改造:我省沿海地区的养虾池多数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造的,虾池建造标准低,面积普遍过大,池水过浅,进、排水系统不配套,缺少蓄水池和水质处理池,加上已使用多年,虾池淤积,设施陈旧,甚至连增氧机等基础设备均未配置,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粗放粗养状态,因此,必须进行改造。虾池改造的重点是:大改小,浅改深,进、排水分离,配备蓄水池和增氧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