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的病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2-12-20 11:16:46
来源:网络
浏览:107次
鳖在动物学分类中属脊椎动物门、爬行纲、龟目、鳖科、甲鳖属。它对外界适应性强,有强大的生命力,分布在全球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也普遍生存在我国各地。 鳖是两栖动物,用肺呼吸,主要生活在水中,偶而上岸栖息,或游到水上层,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 鳖的生态习性有三喜三怕特点。一是喜静怕惊,二是喜阳怕风,三是喜洁怕脏。 鳖生性胆怯,但好斗。大鳖残杀小鳖,强鳖残食弱鳖现象屡见发生。在生殖季节,雌雄鳖交尾时,雄鳖之间更会发生争斗,引起不少鳖死亡。 鳖还具有挖穴与攀缘本领,所以在建造养鳖池时,做好防逃设施是十分重要的。 鳖的食性广而杂,并且比较贪食,以摄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种类有螺蚬肉、蚌肉、鱼肉和泥鳅等,水生昆虫也是鳖喜食的饵料,尤其爱食动物的内脏,畜禽加工厂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有煮熟的高梁、玉米、瓜皮和鲜嫩的水草等。 鳖的生长速度缓慢,在自然条件下鳖的养殖周期是三至四年,但是在温水条件下养殖,鳖的生长速度可大大加快,养殖一年多时间即能达到500克以上。 由于鳖的市场价格昂贵,养鳖的经济效益较高,因此国内不少地方都已广泛开展鳖的养殖业,并且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同时规模化的人工养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鳖病。下文介绍鳖的病害防治技术。 鳖病的预防 鳖的生活能力和抗病能力都很强,在饲养过程中一般较少发生病害,但如果饲养不善,也会引起鳖病,甚至大量死亡,要做好防患于未然。对于鳖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⑴养鳖池的水质要求清新,呈褐绿色。池中如有含氨水流入,即会导致耳下腺炎病发生,这种病传染很快,当少量鳖感染时,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即会遭到全池覆灭的危险。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注入新水,做到水质活、爽,严防恶化变黑变臭,这对于稚幼鳖的养殖尤为重要。 ⑵喂鳖的饲料要质新量足。如投饲量不足,会引起抢食,相互间发生以强克弱现象。如果投喂不匀,会使鳖的摄食处于时饥时饱状态,不利于鳖的正常生长,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腐败变质的饲料更会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在投喂饲料时,要认真做到定时、定量、定位、定质。 ⑶对于稚幼鳖的敌害生物要做好防范措施。 ⑷越冬期间要做好防冻措施。温室越冬时要避免忽冷忽热;转池时要防止鳖损伤,对已损伤或患有疾病的鳖要分池饲养;在炎热的盛夏,池水温度过高,应采取降温措施。 ⑸合理密养。要防止养殖密度过高,或者将强弱、大小鳖饲养在同一池中,否则会造成弱肉强食现象,出现伤、残、弱鳖多,也极易感染疾病。 ⑹发现有鳖病感染时,应迅速对病鳖和饲养的池水及其栖息场地进行消毒处理。 鳖的疾病及其防治 一、常见鳖病及防治方法 1.出血病 系由病毒所致,病鳖腹甲遍生出血斑和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咽喉内壁大量出血和严重坏死,肠道、肾脏、肝脏也可能出现出血症状。防治方法:①注意病鳖隔离饲养,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②使用磺胺药或抗生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每公斤体重用0.1毫克有一定疗效。 2.水霉病 系水霉菌大量繁殖引起,对稚幼鳖危害较重。菌体常寄生在鳖的四肢、颈部和腹下,形成棉絮状。病鳖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防治方法是:①鳖在放养、捕捞和运输时,操作要小心,避免皮肤受伤;②采用2ppm的孔雀石绿进行全池消毒,也可用0.4‰的小苏打和0.4‰的食盐合剂全池泼洒,有一定的预防效果;③病鳖可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 3.大脖子病 也称鳃腺炎病,为细菌性疾病,传播迅速,死亡率极高,病鳖颈部明显肿大,口鼻出血,全身浮肿,但腹部无出血点,腹中间泛白呈贫血状,严重时肠道内大出血,肠道内充满淤血。防治方法:将病鳖取出隔离;对池水、底沙及饲养工具、食具等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后才能使用。 4.钟形虫病 由钟形虫病寄生引起的疾病。病鳖摄饵率降低,四肢、甲壳、颈部等处出现簇簇棉絮状物,当水质呈绿色时,虫体也被染成绿色。治疗方法:用10ppm漂白粉水溶液,药浴24小时,或用2―3%食盐水浸浴3―10分钟,也有较好效果. 5.腐皮病 这是由于鳖在池内争斗受伤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的毒素使受伤部位周围皮肤与组织坏死,主要症状是在四肢、颈部、尾部或甲壳边缘患 处发生溃烂坏死,四肢溃烂时,爪也会脱落,骨骼外露;颈部受害时,肌肉骨骼外露。腐皮病的防治应该首先注意池水清洁,发现鳖病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10ppm浓度的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浸洗病鳖48小时。 6.白斑病 白斑病又称毛霉病,在流水养鳖中易发生本病。主要症状是在病鳖的四肢、裙边等处出现白斑,早期仅在边缘部位,后来逐渐扩张形成一块块血斑,使表皮坏死腐烂。一般情况下本病死亡率较低,但当霉菌寄生到咽部时,则会影响其呼吸逐步死亡。本病常年均可流行。本病的防治方法是在放养前应彻底清池消毒,放养操作要小心,防止鳖受伤。受伤后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药膏涂擦患处;将病鳖在10ppm浓度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3―5小时也能有效治疗本病。白斑病病原体是一种霉菌,流水池的新水中,有繁殖加快的倾向,而在污水水体中,这种霉菌的繁殖生长受到其它竞争细菌的抑制,因此抗菌素药物可能具有促进本病发展作用,所以一般不予使用;而在经常施肥的鳖池中,使水质保持一定肥度,对本病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7.饲料不良病 由于饲料变质导致变性脂肪酸在体内大量积累,造成代谢机能失调而产生病变。病鳖身体隆起变高,且变得重量厚,腹甲暗褐色,有浓重的灰绿色斑纹,四肢及颈部肿胀,皮下水肿,体态异样,病鳖脂肪变色,呈黄土色或黄褐色有恶臭味。防治方法:投喂新鲜优质饲料,饲料中经常添加维生素E。如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不易产生此病。 8.水质不良引起的鳖病 病因是由于池水不流通、水质恶化、水中氨氮含量长期在100ppm以上时容易发生此病。病鳖四肢、腹部明显充血、红肿、溃烂,露出腹甲骨板,裙边溃烂成锯齿状或产生许多疙瘩。防治方法:经常保持池水清新。发现此病及时更换池水,就能痊愈。 9.红底板病 可能由细菌侵入引起。腹甲底板发生红肿,甚至发生腐烂,露出腹甲骨板;病鳖脖子粗大,拒食,反应迟钝,常钻进草丛中,很易捕捉。①用1ppm浓度孔雀石绿浸洗或涂抹.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用量每公斤鳖1.5万单位。 二、鳖的敌害与防治 鳖的主要天敌是蚊、鼠、蚂蚁、猫、黄鼬、鹰等,这些天敌对鳖卵和稚鳖危害最甚。蛇会挖掘卵穴,吞食鳖卵和稚鳖;野鼠喜欢在鳖的产卵场挖穴,造成鳖卵干燥死亡;而蚂蚁往往会围攻稚鳖;猫和黄鼠狼对稚鳖危害更大,因为鳖身上会分泌出特别的腥味液,易被猫等嗅识,再有猫、黄鼠狼习惯于晚上活动,此时正是鳖活动的时间。除此之外水獭可潜入水底危害鳖。为了防止天敌危害,首先要加固池堤或围墙,堵塞漏洞和缝隙,切断敌害入池通道和藏身之地。对于蚂蚁,除在产卵场发现蚂蚁立即剿灭外,还可以在产卵场四周撒上农药防止蚁群进入产卵场。可在鳖池上方设置金属网以防鸟害和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