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温室无公害养殖技术
时间:2022-12-20 11:16:53
来源:网络
浏览:129次
近年浙江金华市的中华鳖养殖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市的养殖数量已超过1500万只,产量6000多吨,产值达到3亿多元。中华鳖养殖已成为金华市渔业的特色支柱产业。虽然,温室养殖因产品品质较低,用药较为频繁,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诟病。但温室养殖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市场销路广,这种养殖模式还是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温室养殖现已占到全市中华鳖养殖数量的80%以上,而且发展迅速。这也得益于中华鳖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在温室养殖中的推广。而且,只要在养殖中严格遵守无公害养殖要求,严禁使用违禁药品,科学合理使用投入品,使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市场上应该会接受温室养殖的中华鳖产品。这几年,温室中华鳖价格节节攀升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此将金华市的中华鳖温室无公害养殖技术概括介绍如下: 环境条件养殖基地要符合GB/T18407.4的规定。且周围安静,水源充足,附近无污染源。养殖用水要符合NY5051的规定。 温室及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温室建造应符合有关建筑管理规定,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并配备相应的加温、增氧、进排水等设备。一般1万平方米配套0.5吨锅炉3台,2.2千瓦增氧机10台,颗粒饲料机2台,加温池150立方米,管理辅助用房200平方米等设施。 养殖池建造应符合中华鳖生活习性的要求。鳖池大小统一,面积每个在15平方米~20平方米,池高0.6米,池壁顶端向内伸檐8厘米~10厘米,以防鳖逃跑。饲料台用长3米,宽0.5米的木板或水泥预制板搭设,淹没在水下15厘米。池中设置网袋用以中华鳖隐蔽之用。网袋由无结网片叠3层~4层而成,呈方形,边长40厘米,网袋对角垂挂,行距20厘米,窝距15厘米,网袋离池底10厘米~15厘米,露出水面5厘米~10厘米。 鳖卵的选择与孵化鳖卵选择重量3克~5克,白色亮区(动物极)占卵表面的1/3~1/2,轮廓清晰,植物极淡黄色或淡红色,卵面光泽,无杂斑的受精卵。 将放置有鳖卵的孵化箱,整齐叠放到孵化房中,通过红外灯加温,使孵化房温度控制在30℃~31℃,空气湿度控制在85%,沙的湿度控制在8~12%。鳖卵经过40天~45天可孵化出壳。 孵化过程要做好补水、通风、上下换箱和敌害防除工作。 稚鳖放养放养前冲洗净鳖池,用生石灰150毫克/升~200毫克/升或漂白粉10毫克/升泼洒消毒。 选择无伤病,无残次,有活力的稚鳖,同一稚鳖池的鳖规格应整齐,规格大于3g。放养前的稚鳖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浸浴20分钟。消毒后的稚鳖即可放于用稚鳖开口饲料化成的2%浆水中开食,时间约为1小时。放养时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筐轻轻放人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5只~40只。 饲养管理饲料应符合NY5072和SC/T1047规定的稚鳖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应符合国务院[1999]266号令《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 禁止添加激素和人工合成色素。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8%。饲料在投饲前用颗粒机制成软颗粒,定时定量把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日投3次,每8小时一次。 日常管理在投饲后半小时进行巡池检查,掌握鳖吃食情况,以此调整投饲量;检查防逃设施;观察鳖的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勤除敌害、污物;及时清除残余饲料,清扫饲料台;查看水色,量水温,闻有无异味,做好养殖日志。 水质管理根据水色情况及时换水,一般每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1/3。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水体透明度以25厘米~35厘米为宜,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换水后每池均匀泼洒复合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病害防治温室养殖由于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因此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发生,因此对一定的严格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但在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执行。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尽量使用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应用健康养殖技术,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在饲料中加酶益生菌、复合维生素等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如果发现鳖生长情况不正常时,用0.3ppm~0.5ppm聚维酮碘进行全池泼洒,或用1ppm戊二醛进行全池泼洒。 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违禁药品。渔药使用后,要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捕捞每批投放的中华鳖分两次捕捞。在35%的中华鳖达到0.35公斤规格的时候,进行第一次捕捞,将0.35公斤以上规格的中华鳖捕捞上市。第一次捕捞两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将池中剩余中华鳖全部捕捉上市。 后记无公害养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无公害,而且要在养殖管理中贯彻无公害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以苗种、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管理为关键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以“三项记录”等规范化养殖记录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才能确保无公害养殖技术真正得到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