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生产效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时间:2022-12-20 11:18:16 来源:网络 浏览:107次
母猪生产效率的高低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而影响母猪生产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母猪的年产窝数、窝产仔数和仔猪的成活率及窝重。调整优化饲养母猪的胎次结构、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和养好仔猪,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实现母猪高产仔、高成活率、高效益的关键措施。1、调整优化饲养母猪的胎次结构,建立高产母猪群。在一定时期内,母猪胎次不同,产仔率有明显差异。总结生产经验表明,无论什么品种,第一、二胎产仔数相对较少,第三至六胎产仔数相对较多,第七后产仔数逐渐减少。调整优化饲养母猪的胎次结构,是建立高产母猪群的基础。一般认为,猪群中合理的母猪胎次结构以一至二胎的母猪占母猪群的30―35%,三至六胎占60%,七胎以上占5―10%为宜。但应根据品种繁殖性能、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如品种繁殖力强的母猪,高胎母猪可留得多些。同时,注意后备母猪的选留(购)时间,通常后备猪的选留(购)时间为本场选留至少在配种前1个月,外场选购至少在配种前2个月进行。2、饲养好能繁母猪,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母猪的繁殖周期由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至配种间隔期三个阶段组成。要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就要缩短哺乳期和断奶至配种间隔期。2.1缩短母猪的空怀期。母猪的空怀期与膘情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母猪越瘦,空怀期越长。要使断奶后母猪能早发情、多排卵:一是要按空怀母猪日粮的营养要求,供给的日粮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8%,并注意添加叶酸、胆碱和青绿多汁饲料,使母猪保持七、八成的膘情。同时,对青年母猪在配种前7天左右要实行短期优饲,供给足量的优质饲料让母猪自由采食。二是对膘情较好,断奶后7天还不发情的母猪,用生殖激素、维生素E和公猪诱情等方式催情,使母猪早发情。三是要适时配种,并实行情期内间隔8小时左右重复配种两次和在配种前7天和配种时注射β―胡萝卜素,或先投喂内含亚硒酸钠-VE粉的母猪饲料一周,再颈部注射氯前列烯醇,以提高受胎率。同时,要注意初产母猪的适配月龄。一般引进瘦肉型品种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为8―9月龄,体重100―120千克;地方良种猪为5―6月龄,体重不低于70―75千克初配,瘦肉型品种与地方品种的杂种后备母猪年龄不早于6―7月龄,体重80千克左右初配。并注意后备母猪第一配种应在第二发情期以上进行初配较为适宜。2.2养好妊娠母猪。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顺利着床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尽可能多、健壮、生活力强和初生重大的仔猪,并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为哺乳期储备泌乳所需的营养物质。据报道,母猪在情期内的正常排卵数为15-30个左右。母猪配种后,初产母猪一般大约有25个,经产母猪大约有30个受精卵。但由于母猪体况太肥或太瘦和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的作用,使母猪在配种后的前25天内,大约有30%―45%的受精卵死亡或被吸收;在妊娠中期(5-16周)大约有10%的受精卵死亡。如何饲养好妊娠母猪,并做好保胎工作:一是对于体况较好的母猪,在妊娠初期(从配种―21天),饲喂低能量、低蛋白的日粮(消化能12.5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日饲喂量1.8―2.0千克;妊娠中期(22―90天),饲喂略高于其维持需要的中等营养水平的日粮(消化能12.97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14%),日饲喂量2.0―2.2千克;在妊娠后期(91―分娩),要饲喂高营养水平的日粮(消化能12.97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6%―18%),并增加日饲喂量到2.9―3.2千克。但产前一周应减少日喂量。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猪,则要注意多投料,以使母猪保持七八成的膘情。同时在夏季要注意增加氨基酸、脂肪和碳酸氢钠等营养物质的添加量,以降低热应激的不良影响。二是禁止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的饲料,同时饲料要相对稳定,不宜变换频繁。三是做好管理工作,尽量减少高温、低温和疾病的不良作用,使母猪尽可能生活在16―22℃,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中。同时,对有流产史的母猪,要注射黄体荷尔蒙促其保胎。2.3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监护。防止母猪难产、缩短产程,是减少仔猪不必要的死亡,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监护:一是要在母猪分娩前3―5天,将分娩舍消毒冲洗,使产舍干燥、卫生和保温,或把母猪赶入专门的分娩舍,使母猪习惯新的环境。二是注意在产前一周应减少饲料的饲喂量,以防母猪胃肠内容物过多而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并注意在饲料中适当添加0.75%左右的轻泻剂,以防止母猪分娩期便秘。并应根据猪群主要疫病流行动态投喂预防药物。三是要做好人工接产的所需的碘酊、抹布、催产素及产后仔猪的保温设备等物品的准备工作,防止母猪难产和产程延长。若遇母猪难产,可注射催产素。如注射后仍无效,则采用手术助产,减少仔猪不必要的死亡。四是母猪分娩后,当天肌注氯前列烯醇,促使子宫内胎衣碎片的彻底排出,同时也利于母猪断奶后再发情。在产后3天内,每天肌注抗生素预防母猪子宫炎的发生。2.4缩短哺乳期。运用生理、营养的科学新成果,实行仔猪早期断奶,缩短母猪的哺乳期,使母猪早发情配种,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的关键措施。仔猪早期断奶,多大断奶比较适宜?综合最近一些资料,一般认为经产母猪在产后21―28天断奶较为适宜。此时断奶,对母猪膘情和下窝产仔数影响较少,且对仔猪的不良应激也较少。但对于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35日龄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二胎的产仔数。3、养好仔猪,提高仔猪窝重和个体重。养好仔猪的任务是获得最高的成活率、最大的断奶窝重和个体重。而仔猪生产发育快和生理不成熟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理特点,决定了要养好仔猪,必须抓好乳食、开食、旺食三食,过好初生、补料、断奶三关。3.1实行人工接产,让仔猪生后尽快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减少不必要的死亡。母猪产前要有专人守护,待仔猪产后,应立即用毛巾擦净其口、鼻及全身的粘液,然后在离脐部3―4厘米处,将脐带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挤压,用消毒的剪刀断脐,并用碘酒消毒断口。随即把仔猪放于保暖的地方。若在接产中发现假死的仔猪,应立即进行急救,方法为用两手分别握住仔猪的肩和臀部,四肢朝上,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至仔猪发出叫声为止。3.2固定奶头,让仔猪吃足初奶。由于猪胚盘特殊性构造,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使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性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能力。而初乳中不仅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使仔猪吃后获得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刺激消化器官活动,促进胎粪排泄,增加营养产热,提高对寒冷的抵抗能力等作用。因此,仔猪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最迟不得超过2个小时。同时,应根据母猪前面的乳头产乳多于后面的特点,在仔猪产后的前3―4天,人工把仔猪个体大的固定于后边的奶头,个体小的固定到前边的奶头吃奶,以保证仔猪整齐健壮生长。对个别争抢严重的仔猪,可先不让它吃奶,待母猪放奶的时才放到给它固定的奶头上吃奶,或停止它吃奶1―2次,以纠正其抢奶行为;对于产仔数超过母猪有效奶头数时,可将体重大且吃过初乳的仔猪转给产仔少的母猪代哺。当先产仔猪向后产的窝里寄养时,应寄养体重较小的仔猪。对于产仔数少于奶头,无寄养的,应训练弱小仔猪吃两个乳头,这样既使仔猪多吃奶、增重快,又有利于母猪乳腺发育。3.3做好保温防压工作。初生仔猪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当受冷时,仔猪就会变得呆笨易被母猪压死。对于1―7日龄的仔猪,应使其生活于28―32℃的环境中,8―30日龄的仔猪生活环境温度为25―28℃,31―60日龄为23―25℃。保温可采用在产房和保育室的保温室内垫干草,并挂红外线灯或安保温板等方法进行保温。同时,对于没有护仔栏的产房,要在舍内距墙壁和地面各20―30厘米处设置护仔栏,防止仔猪被压死。3.4及时补水补铁补饲,以促进仔猪生长发育。(1)补水。仔猪出生2日后,每天在补饲间给仔猪饮含柠檬酸或延胡索酸1%―3%的清洁水,以解除仔猪因吃乳而产生的渴感和补充消化道内胃酸的不足,促进胃肠的发育和营养的消化吸收。(2)补铁。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仅有30―50毫克,仔猪每日从母猪乳中得到的铁不足1毫克,若不给仔猪及时补铁,仔猪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应在仔猪出生2―3日龄内给仔猪注射铁制剂,以预防贫血,促进其健康生长。(3)诱食。仔猪生后7―10日龄,用炒熟的豆类碎粒后添加调味剂或用仔猪颗粒料等诱料诱导仔猪采食。诱食方法:一是母教仔法。每天用诱料撒放在仔猪经常游玩的地方,让母猪带仔猪自由摸食。二是饥饿法。待仔猪吃饱休息时,把母猪与仔猪隔开,用诱料放于仔猪休息的地方,让仔猪拱食,隔开仔猪约1.5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奶。当仔猪吃饱奶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直至会采食为止。三是涂喂法。在仔猪饥饿法的基础上,将糊状诱料涂于仔猪嘴上或直接喂到仔猪嘴内,强制其采食。为使仔猪尽快建立采食的条件反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要耐心细致,从早字出发,坚持到底,且要注意诱料和诱食地点要相对固定,切忌经常变换和不要因仔猪不吃食或采食量少而推迟或中断诱食。(4)补饲。当仔猪学会后,随即用仔猪配合料饲喂。仔猪在35日龄前,要求饲喂含16.5兆焦/千克和1.65%赖氨酸的饲料;35日龄后直到仔猪体重达15千克,使用含16兆焦/千克和1.6%赖氨酸的饲料;之后再喂含14兆焦/千克和1.33%赖氨酸的饲料。同时,在前期的饲料中应注意尽可能选用脱脂奶粉,短链不饱和油脂和熟玉米为饲料原料,并添加复合酶制剂、有机酸、益生素、调味剂等,以弥补体内消化酶和胃酸的不足,改善其消化功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为了增加仔猪的采食量,饲料应采用湿喂,在饲喂次数上,要日喂5―6次,并在夜间增喂1次。3.5适时断奶。适时断奶,是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和促使仔猪生长发育重要措施。一般认为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28天,青年母猪在35日龄左右为宜。断奶方法应在夜间把母猪赶走,留仔猪在原圈饲养,以减少环境应激,促进生长发育。但断乳仔猪在母猪离开后,应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4、做好综合防疫保健工作,保证猪群安全生产。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是保证猪群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要根据当地及周边地区疫病的流行特点从四个方面做好综合防控工作,使疫病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4.1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是净化养殖环境,预防控制疫病的常用措施,包括生产前的消毒、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和生产后的消毒。凡进入猪场的人员,一律先经过猪场大门口进行脚踏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5分钟后方可入内。对每批母猪转走后要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空栏5―7天后再转入下一批母猪。全场大消毒每周进行1次,遇到疫情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母猪生产期间应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次。带猪喷雾消毒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百毒杀、碘制剂),并轮换交替使用消毒药,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光线较暗时,喷雾时喷头向上,雾粒在80―120μm之间,过大下落太快起不到消毒作用,过小容易吸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喷雾量按15ml/m3,在发生呼吸道病或免疫前后三天暂停消毒。4.2做好免疫工作。在仔猪生后20日龄前进行猪瘟疫苗首免,28日龄注射口蹄疫疫苗,30日龄副伤寒免疫,60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对母猪在产前60天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产前30天注射伪狂犬病疫苗,产前20天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疫苗,产后2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产后30天注射口蹄疫苗。并根据当地疫情动态适时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4.3药物预防。母猪产前2天直至产后3天内,投喂土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仔猪在1、7日龄分别注射先锋霉素,仔猪会采食后则投喂土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仔猪腹泻用口服补液及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4.4合理驱虫。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造成营养的浪费,而且使猪只免疫应答迟钝,抗病力下降。因此,确定猪群科学合理的驱虫程序,定期驱虫对猪群的健康生产十分重要。一般认为:母猪在产前2―3周内,公猪每年春秋各驱1次,断奶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驱1次,间隔1周再重复1次。驱虫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并配合使用,提高驱虫效果。
评论
评论
发 布

《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生产效率的综合技术措施》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