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断奶时的重量
时间:2022-12-20 11:18:30
来源:网络
浏览:108次
仔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实验表明同窝仔猪断奶体重相差0.5千克,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肥育结束时体重相差5千克;若达到相同体重出栏,时间相差7~10天。因此,提高断奶仔猪的窝重,在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要。 一、提高初生重,增强仔猪抵抗力 1.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引入优良品种和体格大的种母猪进行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在选配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异质交配,即用体型有一定差别的公母猪进行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2.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初生重。①妊娠前期。配种前7~10天适当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妊娠早期,在体内激素等作用下母体新陈代谢加强,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体重增加很快,需要适当限饲,否则母体太肥,导致早期流产、产仔数减少,或造成难产以及产后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减少,从而影响仔猪发育。妊娠1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2千克/天•头,妊娠第二个月到80天的喂料量为2.0~2.5千克/天•头。②妊娠后期。该阶段胎儿增重快,特别是临产前20天生长量约为初生重的60%。因此母猪妊娠后期的营养摄入量将直接影响胎儿的大小。随着母猪腹围的逐渐增大,消化系统受到挤压,每次采食量将减少,需要增加饲喂次数,增加钙、磷等矿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要量,对体况较差的母猪给予特殊护理。产前1个月的喂料量为2.8~3.5千克/天•头,产前1星期开始喂哺乳料,并适当减料。保持饲料新鲜和料槽、饮水器的清洁卫生。产前1个月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每天补喂200~250克的动物脂肪或油脂性饲料(日粮的5%~8%),可提高初乳与常乳的乳脂率,增加胎儿体内的能量贮存,有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 二、养好产后猪,确保母猪泌乳力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好坏(尤其是奶水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养好产后母猪是养好仔猪的保障。母猪泌乳期间的饲粮需要量包括母猪的维持需要量和泌乳需要量,母猪的维持需要量约为1.5~2.0千克标准饲粮(本地猪一般为1.5千克,外种猪一般为2.0千克);泌乳需要量按哺育1头仔猪需0.4千克的标准饲粮(本地猪约为0.3千克)计算,如1头哺育10头仔猪的泌乳母猪,每日需采食6.0~7.0千克的标准饲粮。泌乳母猪采食量不足,就会造成母猪减重过大,进而影响其繁殖成绩,增加淘汰率,同时也影响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断奶窝重,可在饲料中添加高能脂肪来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以弥补标准采食量的不足。实际生产中,母猪分娩后,仅喂麸皮食盐水,1周内逐渐增加喂量,待喂量正常后再最大限度地增加母猪采食量;遵循“少给勤添”的原则,严禁饲喂霉变饲料;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防止母猪便秘。 三、加强仔猪管理,提高生长力 1.科学接产。在接产前用热毛巾将母猪乳房、外阴部、臀部洗净,再用消毒药水清洗;及时消毒产房,保证产位清洁。环境清洁卫生、干燥温暖,可防止仔猪腹泻。 2.固定乳头,早吃初乳。仔猪产后2~3天内人工固定乳头,可使仔猪生长整齐,防止弱仔产生。初乳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并促使胎粪排出,最好让仔猪产后1小时内吃到初乳,仔猪吮乳的刺激有利于母猪子宫收缩,加快分娩过程,但最初的几滴乳汁应弃掉。产后3天内的仔猪应饲养在保温箱内,1.5~2小时哺乳1次。 3.防寒保暖,减少应激。新生仔猪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9~34℃,1~3日龄为30~34℃,4~7日龄为28~30℃,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20℃左右。 4.加强卫生防疫。①产前母猪的免疫。根据当地疫情和本场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免疫措施,一般可在产前5周和产前2周选择性地给母猪接种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疫苗。产前7~10天驱虫1次。腹泻严重的猪场可在临产前2周将产房内病死仔猪的肠胃或仔猪的粪便收集起来投喂给妊娠母猪(临产前1周禁用),这样能使母猪产生本场易感病的抗体,对仔猪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②仔猪的保健与免疫。产后1~3天补铁(含硒最好),3~7天接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14~20天在补铁1次,2~4周依次接种猪蓝耳病、气喘病、猪瘟疫苗。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对仔猪进行3针保健计划,即在仔猪3日龄、10日龄及断奶前1天各肌肉注射1针长效抗生素(如得米先长效注射液0.5毫升),可以预防仔猪腹泻,促进增重,提高断奶仔猪整齐度,并能预防猪萎缩性鼻炎、细菌性肺炎及其他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因病毒性疾病而引起的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