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猪、牛、羊等)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国家列为一类传染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得病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腔粘膜和蹄冠、蹄叉、蹄踵处先发红、热痛,后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逐渐增大互相融合至蚕豆大,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糜烂面,无感染,7d左右可结痴而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化脓至蹄壳脱落。解剖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虎斑心”。它可以传染给人,病人发热、呕吐、口干、舌唇生水泡、糜烂,有时手指、脚趾处也可发生水泡。
对于规模养猪场如何预防和控制口蹄疫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免疫。免疫注射是预防一切病毒性传染病的最基础性的手段。据资料报道:常规打1次疫苗,其有保护力抗体滴度,肉猪只能维持2个月,母猪只能维持3-4个月。因此,本病的免疫方法应该根据抗体水平情况进行免疫注射。即商品猪5-6月龄出栏计,一生需注射口蹄疫疫苗2-3次,母猪1年应注射3次口蹄疫高效浓缩疫苗。种公猪每年接种3次,每次间隔4个月,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间隔30 天免疫2次,每次肌肉注射3mL/头、种母猪配种前接种浓缩苗3mL/头,分娩前1个月再次接种浓缩苗3 mL/头。对于未发病猪场对全场2月龄以上的猪,作口蹄疫疫苗注射,同时添加0.5%的促免1号,以增强免疫力。
在进行免疫的同时,猪场应注意对免疫抗体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免疫注射。注射口蹄疫疫苗15-20 天后,每批猪应抽样采血做免疫监测,如免疫猪抗体效价1:256以下占70%时,应立即强化接种疫苗,直到合格为止,母猪每年采血2次做监测。
二、日常消毒。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最有效方法,是切断传染源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消毒对于该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蹄疫病毒属于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对酸性和醛类、卤素类消毒剂敏感、可使用复合醛类、碘制剂、氯制剂、过氧化物等消毒剂对栏舍、猪群、环境消毒、生产上可应用“复合醛”等消毒液,按 1:200-1:1 000的比例稀释,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在使用消毒药时,必须注意交叉使用,不得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消毒药。
三、注意动向。一旦发现周边地区发生了口蹄疫,应立即开展紧急免疫注射。同时加强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同时,搞好猪场的免疫措施,一般非必需进场的人员,不得进入场内。如非得进场,进猪场人员换鞋、换衣,接受紫外线灯照射等等。如果有工人是疫源地的,该工人不得在疫病发生流行时请假。场内所有工作人员均不得进入到疫区。
四、疫情处置。如果场内发生了疑似口蹄疫疫情,必须及时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确诊后,必须按照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做到全群扑杀,扑杀病猪及同群猪,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